海泰新光是一家醫用內窺鏡器械和光學產品研產售供應商,其中內窺鏡業務為目前主要收入來源。光學產品可分為醫用光學產品、工業及激光光學產品和生物識別產品,醫用光學產品具體包括牙科內視鏡模組、熒光濾光片、美容機 ;工業及激光光學產品具體包括準直鏡聚焦鏡掃描鏡;生物識別產品具體包括掌紋儀及指紋儀。
醫用內窺鏡
由于醫用內窺鏡業務為核心收入來源,因此僅對該產品及市場做進一步分析。
醫用內窺鏡是集合了光學、人體工程學、精密機械、現代電子、計算機軟件等為一體的用于在臨床檢查、診斷、治療中為醫生提供人體內部解剖結構圖像的醫用設備。
按應用場景劃分,醫用內窺鏡主要包括腹腔鏡、關節鏡、耳鏡、鼻咽喉鏡、宮腔鏡、膀胱鏡、胃鏡、腸鏡等,其中胃鏡、腸鏡等屬于軟管式內窺鏡(軟鏡),可以通過人體自然腔道(食道、腸道)隨意彎曲的內窺鏡;腹腔鏡、關節鏡等屬于硬管式內窺鏡(硬鏡),借助戳孔使腔鏡進入人體腔內或潛在腔隙的不可彎曲的內窺鏡。
按照內窺鏡工作光譜范圍,硬鏡包括白光內窺鏡和熒光內窺鏡。白光基于400-700nm可見光光譜,展現的是人體組織表層圖像,熒光內窺鏡基于400-900nm可見光光譜,除了能夠提供人體組織表層圖像外,還能同時實現表層以下組織的熒光顯影如膽囊管、淋巴管和血管顯影,對術中精準定位和降低手術風險起到關鍵作用。
臨床實踐中,醫生通過手術切口或人體的自然孔道將醫用內窺鏡導入人體內的預檢查器官,并通過窗口或顯示器觀察體內器官的病變情況,直視下做出疾病診斷或取病灶活檢進行病理診斷,同時也可以對疾病進行及時治療或植入具有治療作用的人造產品。
從所占醫療器械市場份額來看,據evaluate medtech數據,2017年體外診斷試劑占據了全球醫療器械市場最大的份額,為13%,排名第1,相比之下內窺鏡僅占份額4.6%,排名第7。
雖然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13-2017年我國醫用內窺鏡行業銷售額從102億元增長至19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8.23%,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增長是由外企貢獻的:
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數據,在硬式內窺鏡類設備領域,2018年國外品牌市場占有率達到了90%,其中德國卡爾史托斯、奧林巴斯、史賽克、狼牌分別占據我國47%、23%、13%、9%的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海泰新光雖然作為營收最大的內窺鏡國產廠商,其不僅在營收上與同行差距不大:2019年天松醫療營收1.15億元、2018年開立醫療內窺鏡業務營收1.54億元、2019年海泰新光內窺鏡業務1.85億元。
而且海泰新光內窺鏡業務主要依賴史賽克的訂單,2017-2019年間,來自史賽克訂單的營收占平均達到了60%以上:
這樣的綁定呈現的結果是,通過odm經營的業務占據了70%以上的營收,而自主品牌的收入占比在2019年僅有2.82%。
總結
總體而言,雖然2019年海泰新光高清熒光腹腔鏡出口金額占國內內窺鏡出口總金額比例11.34%,排名第1,但這也意味著內窺鏡領域對于投資者而言并不是一個好賽道,如同體外診斷試劑領域:于國外巨頭而言,有資金、有研發、有渠道,國產廠商難以提升市場份額,因此,投資者應當審慎選擇。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