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芯片/顯示

    OLED/QLED/MicroLED:誰才是下一代顯示技術?

    2020-07-30 我要評論(0 )   

    說到顯示面板,大家幾乎就會想到LCD和OLED,前者是一項已經相當普及的技術,廣泛應用在各種顯示設備上。后者則是近幾年才逐漸普及的新顯示技術,也被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

    說到顯示面板,大家幾乎就會想到LCD和OLED,前者是一項已經相當普及的技術,廣泛應用在各種顯示設備上。后者則是近幾年才逐漸普及的新顯示技術,也被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除此之外,還有QLED、MicroLED也被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

    那么OLED、QLED和MicroLED究竟有什么區別,究竟誰才是下一代的顯示技術?

    會燒屏的OLED

    OLED又稱有機發光二極管,是指有機半導體材料和發光材料在電場驅動下,通過載流子注入和復合導致發光的現象。原理我們不多說,來說說OLED對比傳統的LCD有哪些優勢。

    首先是OLED最大的一個優勢,自發光。不同于不發光的液晶,需要依賴于背光,可以自發光的OLED可以將電視厚度做得很薄,LG甚至將OLED電視的厚度做到了嘆為觀止的2.57毫米,最厚的地方也不超過5毫米。而且,因為OLED為像素自發光,所以可以實現對每個像素的開關,實現像素級的分區背光,理論上可以實現無窮大的對比度。

    也正是由于其自發光的特性,所以OLED擁有更廣的可視角度,而且功耗相比有背光模組的LCD也更低。同時,OLED的色彩表現也比LCD好上不少,擁有更廣的色域。OLED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特性,就是可以在塑料、樹脂等不同的柔性襯底材料上進行生產,實現軟屏。曲面屏手機和可折疊手機就是利用了OLED的這一特性。

    不過OLED也有致命的缺陷,就是OLED所采用的有機材料的老化速度比LCD采用的無機材料更快,而且OLED在長時間顯示某個靜置的畫面,就會留下殘影,這也就是OLED獨有的燒屏現象。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的技術可以緩解燒屏的現象,但是仍不能很好的解決。

    活在實驗室里的QLED

    說完OLED,我們再來說說QLED。QLED又稱量子點發光二極管,OLED的優點QLED都有,比如自發光,低響應速度、廣色域等等。當然,QLED的優點是OLED無法比擬的,那就是QLED采用的是無機量子點材料,相比OLED的有機材料壽命更長,不會出現燒屏現象。

    不過由于量子點發光二極管的量子點因其容易受熱量和水分影響的缺點,無法采用和OLED一樣的制程,需要研發新的制程。QLED技術剛剛起步沒多久,存在可靠性和效率低、元件壽命不穩定、溶液制程研發困難等制約因素,所以目前QLED還是只存在于實驗室,離商用還有一定的距離。

    這是有人會問了,三星不是已經推出了QLED電視了嗎?其實,現在市面上的QLED電視,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QLED,而是可以看做是LCD電視的升級版,通過在LCD電視的背光前加一層量子點膜,讓電視擁有比傳統LCD電視更好的畫質和色彩表現。

    所以,現在市面上的QLED電視是光致發光,需要依賴背光;而真正的QLED是電致發光,可以實現像素自發光。


    造價昂貴的MicroLED

    MicroLED簡單來說其實和我們在路上看到的LED發光廣告牌差不多,只不過MicroLED把每個小燈珠做到了微米級別。和OLED一樣,MicroLED也是像素級自發光,它將傳統的無機LED陣列微小化,每個尺寸在10微米尺寸的LED像素點均可以被獨立的定址、點亮。

    MicroLED 比現有的OLED技術亮度更高、發光效率更好、但功耗更低。但是MicroLED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制造工藝難度大,其中最難的就是“巨量轉移技術”,簡單來說如何把千萬數量級的像素點光源轉移到基板上。

    生產難度高、良品率低導致MicroLED價格昂貴,目前的大尺寸MicroLED電視價格都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

    誰才是下一代顯示技術

    那么OLED、QLED、MicroLED誰才是下一代顯示技術呢?如果從性能方面來說,同樣都是像素自發光而且還不會燒屏,壽命更長的QLED和MicroLED毫無疑問是完勝OLED的。但是如果考慮上各項技術目前的發展情況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了。QLED還處于實驗室階段,量產遙遙無期;MicroLED良品率低,成本高昂,而且目前也沒有真正的民用產品出來;相比這下,OLED已經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了,雖然價格普遍要比LCD高上不少,但是也在能夠接受的范圍內。

    從現階段看,OLED如果能再進一步降低價格,或許有望取代LCD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但是從長遠來看,OLED也是一項過渡的技術,QLED和MicroLED才是最終形態。不過,就目前的情況,LCD雖然在手機等小屏領域已經開始被OLED取代,但是在電視領域依舊是絕對的大哥。

    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其實并不會去過多的糾結用哪種顯示技術,便宜好用才是王道。就算QLED和MicroLED能夠實現商用了,價格下不去的話,也依舊無法撼動LCD的地位。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