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被譽為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之一,近年來受到了全球多國科學家的高度關注,其應用領域也是日益廣泛,大到航空航天、汽車,小到珠寶、義齒等,都能看到3D打印的身影。如今的3D打印技術已經走進了各行各業,其應用價值也得到多方認可。
從政策層面來看,我國政府對于3D打印產業的支持,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后,有關部門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3D打印產業的發展予以引導。截至目前,我國有關部門就出臺了數十項對3D打印的支持政策,以此推動3D打印產業向前發展。
整體看來,目前我國3D打印產業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行業標準日趨完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投資熱度持續攀升。在教育領域,3D打印同樣也開辟出了一塊“新領地”?,F階段,國內3D打印公司在教學應用領域的測驗首要分為以下三種:一是向校園銷售或免費贈送3D打印設備;二是開發針對于教學與訓練的配套軟件;三是開發3D打印課程并供給訓練等效勞。
3D打印技術能夠實現數學、材料學、物理學、信息技術、藝術設計等多學科的有機融合,是開展STEAM教育或創客教育的有效手段。隨著3D打印技術的進步和成熟,其在各級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呈現快速發展趨勢。調研發現,大中城市絕大多數中小學校都配備有3D打印機。
其中,班級授課是應用的基本形式,利用3D打印設備組織興趣小組或社團活動是最主要的教學應用方式。試想一下,如果開設集設計和3D打印于一體的“邊學邊做”課程,讓學生在學校電腦老師的指導下,嘗試創造出樹木、立體房屋模型、車輛模型等,難道不是新時代鼓勵創新教育的一種積極探索嗎?
結合3D打印“邊學邊做”的特點,把數學,物理課中的許多抽象概念通過讓學生動手設計一些由3D打印組件組成的小電路和小裝置,變成有趣的課程, 3D打印機將激發新一代學生投身科學,數學,工程和設計的熱情,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主動思考、親自實踐,從而獲得更深刻的印象,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比如在數學課上。小學數學觀察物體、初中數學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高中數學三視圖,其實都是基于立體投影而成,如若從小學開始就按照規范的三視圖投影方法學習,通過簡單的3D建模結合參考幾何體能很方便地移動和從三個視角觀察物體,加強三視圖到立體、立體到三視圖兩個過程抽象思維的鍛煉。
現階段,3D打印教育仍在師資、課時、教材、場地、資金等方面遭遇困難。但是隨著相應難題的逐步解決,3D打印將在教育領域發揮更大作用,為學生開心學習、趣味學習提供更大助力。
未來,3D打印生態圈有望延伸至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鑄造學等學科領域,并且隨著技術的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產權等領域也將在3D打印生態圈及教育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3D打印設計、制作、產權等商業新模式也將涌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