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大名“鯤鵬”,語出《莊子·逍遙游》,原指水中大魚化而為鳥,其形狀之大,總是1鍋是燉不下的。放到運載機身上,其運載量也是前所未見的大。交付之初,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中國西安運-20“胖妞”,成為當時世界上生產中最大的軍用飛機。首發至今,早期裝置均搭載4臺俄制渦扇發動機D-30KP-2,每臺推力12噸,預設最大有效荷載約66.22噸,除常規軍用物資及人員運輸外,能夠運載重型軍事裝置,如我國99式三代主戰坦克。
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研制,一直是軍工發展的重中之重,而且在當前局勢中,顯得尤為緊迫。而近期央視《兵器面面觀》節目,讓我們看到,“胖妞”運-20A好起來了,節目顯示,運-20A已換裝國產渦扇發動機WS-18,這表示“胖妞”的“身心”國產化進程已初步實現。接下來,我們將保持著一份沖勁與期待,守候運-20目標發動機WS-20的登場、裝配。
這是因為WS-18與D-30KP-2相比實際上沒有太大差別,甚至被認為是D-30KP-2的中國副本。據“中國軍隊”網消息,2009至2020年,俄羅斯共計向中國提供463臺發動機D-30KP-2的出售訂單。如今,使用WS-18的運-20A在祖國生日這天正式被介紹給世人,也有著非常良好的寓意——預示著新的“一歲”,我國航發將翻開嶄新的一頁。而WS-20之所以非研不可,是因為13.2噸推力的WS-18和12.5噸推力的D-30KP-2,都無法助推運-20到預設荷載66噸的動力水平,只有推力達到14噸的WS-20堪此重任。
此次運-20A的亮相顯示,WS-18投入使用后,將逐步改善我國航發長期依靠進口的局面。不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運-20的有效荷載,并且為WS-20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參考數據資料,并爭取到了寶貴的研發時間。而WS-18也將在與D-30KP-2的“混搭”配合下,盡早呈現完整的運載性能。總的來說,相比D-30KP-2,WS-18還是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優勢的:重量更輕、更省油、易于維護。而在WS-20正式“出道”之前,運-20、轟-6K、新型轟炸機,都將使用WS-18發動機提供動力,WS-18的量產與投入使用,對這三大機型的發展不可謂不重要,WS-20更是如此。
“中國軍隊”網報道顯示,今年2月,運-20趕赴武漢支援時,所展示的優秀短程起降能力令人印象深刻:20秒左右,龐大的機身像鳥一樣輕盈,在800米內拉起起飛。未來如果換裝WS-20,最大推力15噸,燃油消耗優化的同時,起降性能也會更好。一般認為,1架軍用運輸機,尤其是大型運輸機,是否性能優異,短程起降能力將是評判的重要指標之一。
今年7月,中國航空工業航空一所曾表示,中國某架飛機已經開始試用本國制造的發動機。而航空一所是運-20的開發單位,因此可以推斷,就是運-20在試用新型發動機。另外,此前報道稱,發動機的電磁兼容性問題得到技術解決,并能夠使用全權數字發動機控制系統。而據分析,WS-18和D-30KP-2使用的是機械控制系統,不存在電磁兼容性問題,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運-20正在試用的發動機是WS-20。
同時,“兵工科技”10月10日消息稱,運-20是一款性能優良的武器平臺,未來可能裝備激光武器,成為類似于美軍空軍基地激光反導系統這樣的平臺。如果安裝高能激光武器,固體激光器與多數光纖激光器雖發展較快,但功率與美軍激光反導系統相比,依然偏低。而眾所周知,高能激光武器對動力要求極高,這對WS-20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美軍使用的化學氧碘激光器,具有體積小、功率高的特點,非常適合在機載安裝。
化學氧碘激光器的研制在我國已有30余年的發展,1993年的大連研究所測試的激光器,就可擊殺140米外的目標。這方面的報道并不常見,但可以想見,93年至今,這類激光器的研究已取得一系列突破。搭載上大功率激光武器的運-20,將會在近戰區飛行,通過紅外探測技術偵察敵方彈道導彈發射動向,及時瞄準鎖定目標,發射激光束,待導彈蒙皮受熱破裂,將引發內部材料爆炸,導彈及其殘骸甚至都沒有機會出境,這對對手國將是一次有力的威懾。而運-20也將成為國土衛士中強悍的新生力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