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后新發展格局在多次重要會議中被提及。其中重點強調保障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國防安全和供應鏈安全等。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同時也是保障內循環穩步發展、在外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關鍵之一。其中,光伏作為目前大力推廣發展的一種能源,在“雙循環”下將發揮重要的作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一、“雙循環”光伏行業發展地位
(1)一方面是光伏發電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廣闊。光伏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并網運行兩種方式。光伏發電的推廣、應用可以保障內循環下的能源安全。
光伏發電情況
近年來,我國太陽能發電量持續提高。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太陽能發電量為1172.2億千瓦時。另外,據最新數據顯示,1-9月我國太陽能發電量累計達1070.6億千瓦時。
注:2020年數值為1-9月累計值。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大力發展光伏產業。數據顯示,2020年1-9月,全國光伏發電量20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9%;全國光伏平均利用小時數916小時,同比增加6小時;平均利用小時數較高的地區為東北地區1141小時,華北地區1010小時,其中蒙西1264小時、蒙東1240小時、黑龍江1170小時。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裝機方面,前三季度全國光伏新增裝機1870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1004萬千瓦、分布式光伏866萬千瓦。截至2020年9月底,光伏發電累計裝機2.23億千瓦。從新增裝機布局看,華北地區新增裝機800萬千瓦,東北地區新增裝機127萬千瓦,西北地區新增裝機為197萬千瓦,華東地區新增裝機為350萬千瓦,華中地區新增裝機為204萬千瓦,華南地區新增裝機193萬千瓦。
(2)另一方面是我國光伏產業已經形成了技術、規模和成本均領跑全球的完整產業鏈,將在外循環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從產業鏈來看,光伏產業鏈上游環節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的生產。多晶硅料是信息產業和太陽能電池產業的基礎原材料,由石英砂加工的冶金級硅精煉而來,用于制造基于晶體硅的電池組件。多晶硅材料可以先被鑄成硅錠,然后切割成片,加工成多晶硅硅片。光伏產業鏈中游主要環節為電池片、光伏組件等。
多晶硅
數據顯示,2005年以來,在政策推動下,我國多晶硅產業歷經產能過剩、淘汰兼并,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部分先進企業的生產成本已達全球領先水平,產品質量多數在太陽能級一級品水平。2018年,全國多晶硅產能超過萬噸的企業有10家,產能利用率保持在較高水平,產量超過25萬噸。
隨著國內市場的快速發展,光伏市場的不斷擴大,2019年我國多晶硅產量呈爆發性增長,2019年我國多晶硅產量同比增長32%,多晶硅產量達到34.2萬噸。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年我國多晶硅產量達45萬噸。
數據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單晶硅
硅料同時也可以熔爐后植入單晶硅籽晶,拉伸為圓柱晶棒,再被切割成片,加工成為單晶硅硅片。單晶硅是單質硅的一種形態。熔融的單質硅在凝固時硅原子以金剛石晶格排列成許多晶核,如果這些晶核長成晶面取向相同的晶粒,則這些晶粒平行結合起來便結晶成單晶硅。
隨著光伏市場的不斷發展,高效電池將逐漸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預測,未來幾年單晶硅電池市場份額逐步增大,2018年單晶硅片市場份額已經超過40%,2019年超過一半,其中N型單晶硅片的市場規模也將逐年提升。
數據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硅片
硅片是在多晶硅錠和單晶硅棒基礎上進一步經過線切割機加工制成,是制造太陽能晶硅電池的基礎材料。我國是硅片生產大國,國內產量占全球產量超90%。2018年我國硅片產量超過100GW,同比增長約19.1%。目前,全球前十硅片生產企業均位居中國大陸,我國硅片產量進一步擴大,2019年約為135GW。
數據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電池片
將硅片加工成為太陽能電池片,是制成光伏組件的中間工序。電池片的光電轉換效率直接影響整個光伏系統的效益,光電轉換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術更新換代。近年來新發展的PERC、MWT、黑硅、切半、MBB等技術不斷推高轉換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支撐了晶硅電池市場競爭力的持續提升。其中,以目前所有高效電池片的技術來看,PERC電池技術是投資成本最低、產線兼容率最高、效率提升最明顯的技術之一。
2019年,盡管在政策調整下,我國光伏應用市場有所下滑,但受益于海外市場增長,我國光伏各環節產業規模依舊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截至2019年底,我國電池片產量108.6GW,同比增長27.7%,PERC單晶電池量產平均效率達22.3%。
數據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光伏組件
光伏組件是基于電池整合的具有封裝及內部聯結的,能單獨提供直流電輸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光伏電池組合裝置。光伏組件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2019年,我國光伏組件產量98.6GW,同比增長17.0%。
從對外貿易來看,光伏產業出口量額實現“雙升”。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消息,2019年,我國光伏產業出口表現亮眼,實現出口額、出口量“雙升”。光伏產業出口額超過200億美元,創下“雙反”以來的新高。這其中,組件出口增長最為突出,出口量超過65GW,出口額為173.1億美元,超過2018年全年光伏產品出口總額。
具體來看,在海外市場的拉動下,2019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約207.8億美元,同比增長29%,“雙反”以來首次超過200億美元。其中,硅片出口額為20億美元,出口量51.8億片(約27.3GW),單晶硅片出口量約占70%;電池片出口額為14.7億美元,出口量約10.4GW;組件出口額為173.1億美元,出口量約66.6GW。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量均超過2018年,創歷史新高。多晶硅進口方面,雖然國內多晶硅供應大幅提升,但隨著國內硅片產能的持續擴大,對海外多晶硅的需求量仍未減弱。2019年,我國太陽能級多晶硅進口量約為14.1萬噸,同比增長12.8%,進口額約為11.7億美元;多晶硅進口單價約為8.3美元/Kg,同比下降38.9%。
資料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
總體來看,無論是內循環中的能源保障還是外循環中的出口作用,光伏無疑將是未來“雙循環”發展下的一股重要、堅實力量之一,投資前景明朗。
二、“雙循環”下光伏行業投資前景
由于光伏發電技術革新不斷涌現、光伏產品成本持續降低,平價上網在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指日可待,光伏發電成為各國重要的能源結構改革方向。根據預測,2021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55GW,到2022年或將達到65GW。
“雙循環”時期,光伏行業將迎來發展良機,在發電量、裝機量穩步增長、平價上網落地等因素利好下,投資前景廣闊。
(1)分布式光伏快速發展
光伏發電穩步增長,產業鏈將加快布局。其中,分布式光伏具有安裝靈活、投入少、方便就近消納的優點,有利于解決我國發電與負荷不一致的問題,同時大幅降低傳輸損失,減少對大電網的依賴,并緩解電網的投資壓力。我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優化太陽能開發布局、優先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規劃到2020年底我國分布式光伏要占到太陽能發電裝機55%左右。
(2)平價上網加快產業升級
隨著2021年的臨近,光伏平價上網時代也即將到來。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我國光伏產品的生產成本和發電成本也在不斷降低。2019年,光伏組件方面,單晶PERC組件成本降至1.31元/W左右,光伏系統初始全投資成本降至4.55元/W左右,度電成本降至0.28-0.51元/kWh;雖然受到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光伏發電系統初始全投資成本仍然有望下降至4.30元/W左右,度電成本有望下降至0.27-0.48元/kWh。
2021年,我國光伏發電將全面實現平價上網。目前電池、組件如大硅片、PERC+及雙面等技術的發展,將有效提升組件產品功率及發電效率,跟蹤支架應用、運維能力的持續提高都將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系統成本。同時在政策上,合理性的平價項目數量規劃、優化項目布局保證消納、提升技術管理能力和增強電力系統靈活性都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光伏行業可持續發展。
(3)產品性能持續提升
技術進步仍將是光伏產業發展主題,預計產業化生產的主流高效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將超過20%,單晶硅電池有望達到22.5%-23%,主流組件產品功率將分別達到285W和320W。單晶連續投料生產工藝和大容量鑄錠技術持續進步;多晶硅片金剛線切割應用范圍將會進一步擴大到30%,單晶硅片將完成金剛線切割的替代;PERC電池、N型電池規模化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組件疊片、半片等先進封裝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
(4)光伏應用進一步多樣化
基于光資源的廣泛分布和光伏發電的應用靈活性特點,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在應用場景上與不同行業相結合的跨界融合趨勢愈發凸顯,水光互補、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應用模式不斷推廣。預計2020年及未來,隨著光伏發電在各領域應用的逐步深入,以下幾個領域的關注度也將逐步提高。
一是光伏+制氫。光伏+制氫,實現了清潔能源生產清潔能源,能有效解決光伏發電消納問題,實現兩種新能源之間的有效應用。隨著光伏發電和電解水制氫技術的不斷發展,光伏+制氫將成為我國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調整的新選擇。
二是光伏+5G通信。據規劃,隨著5G技術的應用普及,國內至少有1438萬個基站需要新建或改造,同時,按照各運營商5G規模和數量計算能耗總量,5G基站全網功耗將是4G的4.62倍。光伏發電系統能夠有效降低電力基礎設施投資,在5G領域的應用發展潛力巨大。
三是光伏+新能源汽車。截止2019年底,我國純電動車保有量達310萬輛,隨著光伏充電站/樁建設業務逐漸擴大,光伏+新能源汽車應用模式將逐漸普及。
四是光伏+建筑。隨著近零能耗、零能耗等更高節能水平綠色建筑逐步應用和普及,以高效、智能化的光伏發電系統作為建筑能源形式的“光電建筑”,將成為越來越多光伏企業差異化發展的契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