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創業板毫無疑問是主角,大漲3.66%,7月份的高點已經近在眼前。
但是,從交易量上看,兩市總計8500億,但創業板的量增幅并不大。技術走勢上,周K線是個明顯的背離,這個需要多留意。
1
年前資金面收緊,行情大概率仍是區間震蕩,其實不用太在意指數,找到好的個股就可以。比如今天,創業板雖然大漲,但寧德時代一只股就貢獻了1/3。算上金龍魚、邁瑞醫療,市值前三的三家對指數貢獻超過50%。
板塊上看,光伏+新能源應該是今天全市場“最靚的仔”。統計顯示,今天8000億的交易量中,新能源板塊貢獻了3000億,明顯是大資金在抱團搞事情。
個股方面,除了寧德時代之外,光伏龍頭之一隆基股份也沒少出風頭。周末網紅投資機構高瓴資本158億接盤6%的股份,點燃了韭菜的激情,開盤直接跳空封上漲停板。
頭幾天剛分析過另一家光伏龍頭通威股份,今天也跟著漲了6%,突破了上方壓力位,后市上漲空間有可能就此打開。以目前靜態市盈率60倍的水平,再翻個倍也不奇怪。
2
那么,光伏上漲的邏輯是什么?
在2019年之前,光伏板塊是個典型的“周期股”。因為當時補貼/政策、技術、產能三大因素都呈現周期性,市場對光伏的印象也是“強周期”屬性。
但是,隨著全球光伏平價時代到來,主產業鏈各環節龍頭逐漸成型,周期屬性越來越弱,開始從周期股向成長股轉變。
這個轉變,是光伏板塊成為市場寵兒的重要原因。
如果用成長股來看待光伏的話,在幾大板塊中,即便光伏已經上漲不少,目前也仍然是最被低估的一個。
既然脫胎換骨晉級成長股,光伏的成長空間有多少?
3
首先,近十年來,光伏成本下降接近90%,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最廉價的能源形式,我國也已初步實現平價,但光伏發電量在我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占總發電量的比例仍然很低,未來光伏發電需求空間巨大。
目前,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達到57%,到2030年占比下降到35%左右。而到了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將超過25%,光伏發電超過水電發電量,有望在10年內實現。
其次,目前我國具備光伏行業全產業鏈制造優勢,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環節在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一。現在大力發展新能源,光伏行業我國處于全球領先水平,站在了制高點上。
最新的能源局數據顯示,11月新納入國家財政補貼規模戶用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為349.72萬千瓦,比10月份的133.44萬千瓦環比增長162%。此前能源局表示,預計2020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約35GW,保持全球第一。全年新增戶用光伏裝機占比超過28.5%。
同時,隨著組件、逆變器等設備價格下降,上半年我國光伏地面電站建設初始全投資成本已基本下降到每瓦4元以下,比2019年下降約13%。
降價,讓光伏相對于傳統能源的競爭力越來越強,而高瓴資本158億入股隆基的原因,也已經很明顯了。
接這么大的盤子,高瓴資本肯定是看準了才下手,而只要投資邏輯沒問題,目前的價位并不高。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