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領域之一。此前,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將持續優化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發展布局,在繼續推進集中式基地建設的同時,全力支持分布式風電、光伏發展;加強新能源發展政策協同,降低新能源非技術成本,充分保障推行風電和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完善電價形成機制等。
十四五”時期作為重要的時間點,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積極應對國內社會主要矛盾轉變和國際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變化的戰略機遇期。光伏作為目前大力推廣發展的一種能源,可以保障能源供給,將在“十四五”中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一、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光伏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并網運行兩種方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分為兩類,一種是集中式,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發電系統;一種是分布式,如工商企業廠房屋頂光伏發電系統,民居屋頂光伏發電系統。
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經過多年發展,產業鏈完整,制造能力和市場占比均居全球第一。從光伏發電應用來看,隨著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我國光伏產業成長迅速,成本下降和產品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在此背景下,我國光伏應用市場穩步增長,裝機量、發電量均不斷提高。
從發電量來看,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光伏發電量20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9%;全國光伏平均利用小時數916小時,同比增加6小時;平均利用小時數較高的地區為東北地區1141小時,華北地區1010小時,其中蒙西1264小時、蒙東1240小時、黑龍江1170小時。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雙循環專題——2021年中國光伏產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
從裝機情況來看,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204.3GW,同比增長17.3%,其中集中式光伏14167萬千瓦,同比增長14.5%;分布式光伏6263萬千瓦,同比增長24.2%。截至2020年9月底,光伏發電累計裝機2.23億千瓦。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光伏新增裝機1870萬千瓦。
從戶用裝機情況來看,據此前消息,2020年度新建光伏發電項目補貼預算總額度為15億元,其中,5億元用于戶用光伏。戶用光伏裝機量也在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戶用光伏新增戶數累計達35萬套;戶用光伏裝機新增規模為6.6GW。
二、“十四五”光伏產業前景展望
光伏產業是基于半導體技術和新能源需求而興起的朝陽產業,是未來全球先進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推動智能光伏的發展、應用。
由于光伏發電技術革新不斷涌現、光伏產品成本持續降低,平價上網在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指日可待,光伏發電成為各國重要的能源結構改革方向。據悉,2021年國內光伏將正式進入平價上網階段,產業規模將持續擴大。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能源局測算下,“十四五”的光伏發電需求將遠高于“十三五”。同時,國家能源局已經提出了“2021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合計新增1.2億千瓦”的目標。“十四五”期間,在多重利好影響下,我國光伏產業將穩步發展,產業鏈布局進一步完善,投資機會頻現。
(一)光伏發電穩步發展
光伏和風電都是清潔無公害的可再生能源,“十四五”期間將得到進一步發展。預計2021年,光伏+風電的發電量將超8600億千瓦時,到2025年將超14500億千瓦時。
另外,從累計裝機量來看,預計2021年到2025年光伏累計裝機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8.9%,年均新增裝機67.4GW,到2025年累計裝機達581GW。2021年到2025年風電累計裝機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2%,年均新增裝機為27GW,到2025年累計裝機將至378GW。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光伏產業鏈優化升級
光伏產業鏈涉及單/多晶硅的冶煉、鑄錠/拉棒、切片等上游環節,太陽能電池生產、光伏發電組件封裝等中游環節,以及下游光伏應用系統的安裝及服務等。技術進步仍將是光伏產業發展主題,“十四五”期間光伏產業鏈將進一步得到完善、優化升級。
硅料在熔爐后植入單晶硅籽晶,拉伸為圓柱晶棒,再被切割成片,加工成為單晶硅硅片。隨著光伏市場不斷發展,高效電池將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據預測,未來幾年單晶硅電池市場份額逐步增大。2018年單晶硅片市場份額已超40%,2019年超過半。未來,單晶硅市場占比將進一步提升,其中N型單晶硅片的市場規模也將逐年擴大。
預計產業化生產的主流高效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將超過20%,單晶硅電池有望達到22.5%-23%,主流組件產品功率將分別達到285W和320W。單晶連續投料生產工藝和大容量鑄錠技術持續進步;多晶硅片金剛線切割應用范圍將會進一步擴大到30%,單晶硅片將完成金剛線切割的替代;PERC電池、N型電池規模化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組件疊片、半片等先進封裝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
(三)分布式光伏快速發展
光伏發電穩步增長,產業鏈將加快布局。其中,分布式光伏具有安裝靈活、投入少、方便就近消納的優點,有利于解決我國發電與負荷不一致的問題,同時大幅降低傳輸損失,減少對大電網的依賴,并緩解電網的投資壓力。我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優化太陽能開發布局、優先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規劃到2020年底我國分布式光伏要占到太陽能發電裝機55%左右。
(四)平價上網加快產業升級
隨著2021年的臨近,光伏平價上網時代也即將到來。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我國光伏產品的生產成本和發電成本也在不斷降低。2019年,光伏組件方面,單晶PERC組件成本降至1.31元/W左右,光伏系統初始全投資成本降至4.55元/W左右,度電成本降至0.28-0.51元/kWh;雖然受到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光伏發電系統初始全投資成本仍然有望下降至4.30元/W左右,度電成本有望下降至0.27-0.48元/kWh。
2021年,我國光伏發電將全面實現平價上網。目前電池、組件如大硅片、PERC+及雙面等技術的發展,將有效提升組件產品功率及發電效率,跟蹤支架應用、運維能力的持續提高都將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系統成本。同時在政策上,合理性的平價項目數量規劃、優化項目布局保證消納、提升技術管理能力和增強電力系統靈活性都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光伏行業可持續發展。
(五)光伏應用進一步多樣化
基于光資源的廣泛分布和光伏發電的應用靈活性特點,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在應用場景上與不同行業相結合的跨界融合趨勢愈發凸顯,水光互補、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應用模式不斷推廣。預計2020年及未來,隨著光伏發電在各領域應用的逐步深入,以下幾個領域的關注度也將逐步提高。
一是光伏+制氫。光伏+制氫,實現了清潔能源生產清潔能源,能有效解決光伏發電消納問題,實現兩種新能源之間的有效應用。隨著光伏發電和電解水制氫技術的不斷發展,光伏+制氫將成為我國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調整的新選擇。
二是光伏+5G通信。據規劃,隨著5G技術的應用普及,國內至少有1438萬個基站需要新建或改造,同時,按照各運營商5G規模和數量計算能耗總量,5G基站全網功耗將是4G的4.62倍。光伏發電系統能夠有效降低電力基礎設施投資,在5G領域的應用發展潛力巨大。
三是光伏+新能源汽車。截止2019年底,我國純電動車保有量達310萬輛,隨著光伏充電站/樁建設業務逐漸擴大,光伏+新能源汽車應用模式將逐漸普及。
四是光伏+建筑。隨著近零能耗、零能耗等更高節能水平綠色建筑逐步應用和普及,以高效、智能化的光伏發電系統作為建筑能源形式的“光電建筑”,將成為越來越多光伏企業差異化發展的契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