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金錢涌向光伏

    星之球科技 來源:全國能源信息平臺2021-01-18 我要評論(0 )   

    截止目前,占世界GDP三分之二的經濟體正在轉向零碳經濟。大勢所趨,全球各路巨量資金涌向以光伏和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歲末年初,埃隆·馬斯克掌舵的特斯拉正式推出了...

    截止目前,占世界GDP三分之二的經濟體正在轉向零碳經濟。

    大勢所趨,全球各路巨量資金涌向以光伏和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

    歲末年初,埃隆·馬斯克掌舵的特斯拉正式推出了首款自研光伏逆變器!

    2021年1月8日,曹德旺治下的福耀玻璃發布公告,擬募資約33億開拓國內光伏玻璃業務。

    而在過去半月,特斯拉市值超十大車企,隆基市值超神華,寧德市值超過了中石油。

    也就在1月,Wood Mackenzie的分析顯示,2021年歐洲可再生能源計劃競標的總容量高達45GW,創歷史記錄。

    半個多月前,全球最大的煤炭企業——中國神華公告,擬40億參與設立國能新能源產業基金。而在過去的一年中,新能源加速崛起,化石能源日漸衰落。

    各種各樣的“錢”正加速涌向光伏,并開始重塑這個產業的競爭框架和大格局。

    全球諸多國家加大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截止2019年,新增裝機規模超過1GW的國家已經超過15個。歷經2020年的增長,“光伏GW級國家”的數量肯定還在增加。截止2021年底,至少21個地區市場光伏裝機需求達到GW級水平。

    低碳化和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全球壓倒性趨勢。比如 “碳中和”概念成為歐洲“后疫情復蘇計劃”的切入點。2020年歐盟提出了一項頗為激進的減排方案:相較于1990年水平,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030年擬降低至少55%。如果新減排目標最終寫入立法,預計2021——2030年期間,歐洲可再生能源領域將額外增加至少3500億歐元的投資。

    根據集邦新能源網分析:2021年光伏需求顯著回升,中性預期2021年全球裝機需求達到158GW,同比增長25%。

    沒有哪一個商人不想一直賺錢;沒有哪一家企業想忤逆大趨勢。

    過去的一年,全球傳統能源巨頭紛紛進軍光伏行業。毫無疑問,清潔能源是趨勢,有前景,有價值,有賺頭,能源巨頭才愿意將大筆資金、人力、物力投入其中。

    1. 西班牙最大電力公司Endesa:擬在未來三年將太陽能等發電總容量增加50%。Endesa表示將在2021-2023年期間籌措79億歐元投資用于脫碳,新可再生能源產能等。其中,可再生能源將獲得33億歐元,用于投資約3000MW的太陽能和900MW的風電。

    2. 希臘石油公司(HELPE):2020今年2月,希臘石油公司(HELPE)向德國開發商juwi收購位于西馬其頓的204.3MWp光伏項目。這一收入達97億歐元(合105億美元)的石油買家集團部分由國家所有。集團將為Kozani附近的光伏電站投資1.3億歐元(合1.407億美元),Kozani距首都雅典西北部6小時車程。

    3.英國石油巨頭BP:將可再生能源產能從2019年的2.5GW拉升至50GW。BP打算在2030年底前,將在低碳能源的投資總額拉升10倍達到50億美元,并將可再生能源產能從2019年的2.5吉瓦拉高至50吉瓦。

    4. 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Total):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25GW的裝機量。2020年2月,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Total)與西班牙的兩家在可再生能源公司Powertis和Solarbay分別簽署了合作協議,目標是進入西班牙市場后新增2GW的光伏投資。

    道達爾一直在加緊布局可再生能源領域,在中國、印度。卡塔爾等地通過直接投資,收購電站和與當地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來投資光伏發電項目,尤其是在澳大利亞和西班牙,極力擴張太陽能市場份額的背后,顯示了道達爾在這一發電領域的野心。

    5.美國埃克森美孚:選擇較為穩妥的發展路徑,在穩定主業、持續降低生產成本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措施實現公司業務的低碳化,包括加強碳捕集與封存等技術研發以及持續剝離油砂等“高碳”資產等。其在2019年投資6000萬美元持續加強儲、電領域的碳捕集技術研發,重點集中在整體流程集成以及碳捕集的大規模部署等。

    6.美國能源巨頭杜克能源:欲斥資4000億砸向風電、光伏等領域。杜克能源去年宣布,未來5年計劃斥資560億美元(折合392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投資計劃,希望到2025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指標翻一番,設定的目標是自行投資或購買16000MW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并計劃到2050年,新增40000MW太陽能和風電裝機量,這將占到杜克能源公司2050年夏季總裝機量的40%。

    7.葡萄牙石油巨頭GalpEnergía:計劃到2030年,將其可再生能源的規模擴大到10吉瓦,計劃將集團10%至15%的投資用于可再生能源發電。

    8.歐洲最大電力公司之一Enel:擬投資700億歐元擴大太陽能、風能業務。去年底,Enel宣布2021-2030年的戰略重點是加速能源轉型。其中,約700億歐元用于擴大其風能和太陽能業務,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將從目前的45GW增至120GW。

    9.西班牙電力巨頭Iberdrola:計劃5年投入760億歐元,將可再生能源裝機增至60GW。2019年底Iberdrola公布了調整后的新5年投資計劃,將在2021-2025年間,投資750億歐元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將可再生能源裝機從去年的32吉瓦增至60吉瓦。

    10.澳大利亞鐵礦石巨頭FMG:2019年底就宣布2022年或2023年開始生產風能、太陽能、氫氣和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終目標是達到236吉瓦的清潔能源產能。又比如日本電信巨頭NTT宣布,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從現在的300兆瓦提高到7.5吉瓦。

    11.荷蘭皇家殼牌集團:選擇更加積極的增長戰略,通過直接投資和與相關企業合作等方式,殼牌探索發展可再生能源及相關業務。在全球石油巨頭中,殼牌也是探索能源轉型領域最多元化的公司,參與了包括儲能、光伏發電、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和生物質能等各類可再生能源投資。

    12.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于2019年4月以3.9億美元收購了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分布式光伏運營商Amplus,為探索進軍可再生能源市場鋪平了道路。

    13.西班牙石油巨頭雷普索爾:計劃將可再生能源產能擴大五倍。去年底,雷普索爾宣布,在未來十年內將可再生能源產能擴大五倍,并從石油業務中籌集資金,將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從目前的2.95吉瓦擴大到15吉瓦,包括風能和太陽能。

    14.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INPEX):計劃在2040年前將可再生能源在總資產中占比提高到10%。

    15.印度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計劃至2040年將可再生能源業務收益在公司總收益中占比提升至10%。

    歲末年初,中國石化(00386)董事長張玉卓邀請幾家企業開會的消息刷屏行業媒體。這次會議最大的“亮點”是“跨界”。中國石化邀請的四家企業和企業家為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隆基新能源董事長唐旭輝、中環股份總經理沈浩平。與會者就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展開深入探討。

    這只是石化企業進擊新能源意愿的一個縮影。過去一年至更長的時間。包括國內“三桶油”、同煤集團、潞安集團等大量化石能源企業在主動或被動的情境下,都紛紛加大新能源領域的投資,甚至有企業甩出了不少大手筆。

    1.神華集團:為了應對可再生能源強制配額,這家企業先后“試水”光伏及風電產業。2015年,新能源發電業務已經是神華最盈利的業務板塊。不久前,其母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宣布在銅銦鎵硒(CIGS)上獲得重大突破,下一步將全力進軍光伏發電產業。而其押注的銅銦鎵硒技術,即來自神華。半個多月前,全球最大的煤炭企業——中國神華公告,擬40億參與設立國能新能源產業基金。

    2.同煤集團:作為第三大煤礦國有企業,同煤集團早在2013年就從20兆瓦光伏電站起步。在光伏發電初具規模后,同煤集團向上游光伏制造業發展,把大同移動能源產業園作為能源革命標志性項目,投資22.29億元,上馬一期300兆瓦美國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打造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根據其自身的“十三五”規劃,2020年新能源板塊裝機容量將達到470萬千瓦。

    3.陜煤集團:實際控制人為陜西省國資委。多年來,陜煤集團一直在積極有序布局新能源。2017年,陜西煤業通過兩次投資業務議案,拿出100億元的自有資金對外合作開展不涉及關聯交易的投資業務,并增持隆基股份的股份成為其前幾名大股東。

    4.潞安礦業:2009年成立潞安太陽能正式跨行光伏業,并建立了從硅料清洗、單晶拉制、多晶鑄錠到硅片加工、電池生產及組件封裝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作為潞安集團轉型發展的優勢產業,集團政策、資金等均快速向潞安太陽能傾斜。截至2019年底,潞安太陽能綜合產能已從2017年的2.8GW飆升至7.5GW,涵蓋5GW高效PERC電池、1GW雙玻雙面半片組件、500MW密柵常規組件、500MW切片產能以及500MW拉晶鑄錠。按照規劃,2023年底,潞安太陽能將實現18GW高效電池、9GW高效組件、6GW拉晶、鑄錠、切片的產能升級,綜合制造產能躍進全國前三。

    5.山煤集團:2019年7月23日與鈞石能源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共同建設總規模10GW的異質結電池生產線項目。鈞石能源HDT技術屬于異質結電池技術路線,是在N型單晶硅片上鍍非晶硅薄膜來實現電池的高轉換效率。目前,鈞石能源實際量產規模為600MW,后續合作中大規模生產能否順利進行,存在不確定性。

    6.淮南礦業:2015年初啟動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先期利用李一、孔李600多畝廢棄煤礦工業廣場建成兩座集中式光伏電站,發電裝機容量共23.6兆瓦,自2016年6月相繼并網發電以來,實現年創效2400萬元。

    7.平煤神馬集團:2015年開始在光伏領域開展一系列布局,并在第二年7月13日與旗下子公司易成新能組成聯合體,成為昔日光伏巨頭賽維LDK4家公司的重整投資人。如今,平煤神馬集團已經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上取得增值。利用從焦爐煤氣提取出來的氫氣,制造出純度高于國際標準的“中國硅烷”,平煤神馬集團已打通“光伏硅刃料—單晶硅、多晶硅—太陽能切片—鋰電池隔膜”戰略性新興產業鏈,實現了傳統煤化工與光伏產業的有效對接。

    8.露天煤業:2019年12月11日晚間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建設通遼發電總廠貯灰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150MWp光伏發電項目的議案》《關于投資建設阿拉善左旗40MWp光伏發電項目的議案》和《關于投資建設達拉特光伏發電領跑獎勵激勵基地100MWp項目的議案》,合計投資額為14.02億元。這是公司繼前年在內蒙古斥19億元投資建設光伏基地以來,再次布局光伏領域的又一重大舉動。

    9.晉能集團:山西省屬重點國有企業、山西最大的清潔能源企業。2016年起,晉能集團開始從制造和發電布局清潔化轉型。如今,晉能集團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達到122.72萬千瓦,年上網電量21億千瓦時,裝機規模和發電量穩居全省前列;光伏電池組件已建成涵蓋高效多晶、高效單晶、異質結三代領先技術、年產1.76GW世界前5%先進產能,電池組件的轉換效率保持在國際先進水平。

    10.山東能源集團:重組后的山東能源集團資產總額和營業收入將分別達到6379億元、6371億元。重組后的山東能源集團定位為山東省能源產業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在鞏固發展煤炭、煤電、煤化工三大傳統產業的同時,將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貿易三大新興產業,加強科技創新,積極打造全球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黑鷹光伏曾統計過,十年前,“五大四小”的風光新能源(部分企業還含有部分其他新能源品類)的裝機容量只有2539萬千瓦,十年后,截止2019年末則達到了16298萬千瓦,十年時間增幅達到驚人的541.91%。而對于未來的新能源發展,電力央企的規劃愈發清晰,決心愈加堅定。

    過去的一年,“五大四小”電力央企紛紛表態要加大風電和光伏投資。

    國家電投董事長錢智民表示,2023年,國家電投將實現在國內的“碳達峰” 。

    國家能源集團董事長王祥喜強調,“十四五”時期,要搶抓清潔能源轉型機遇,確保實現新增新能源裝機7000-8000萬千瓦、占比達到40%的目標。

    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表示,在“十四五”期間華能要干8000萬到1億的清潔能源,初步估算新能源調整的投資力度在7000億人民幣左右。

    中廣核新能源總經理李亦倫預計,按照新增投運容量保持每年300萬千瓦以上的發展速度,到“十四五”末,中廣核新能源在運裝機總容量將突破4000萬千瓦。

    2020年12月21日,也即隆基股份公告,股東李春安向高瓴資本轉讓價值158.41億元股份的第二天,整個光伏板塊近乎全線上漲,當天中國光伏總市值增長了1244億元。而在此前過去一周,中國光伏上市企業總市值暴漲2861億元,總市值已達23501億元。

    隆基發布上述公告前十天,通威股份披露60億定增發行情況的報告書顯示,總計16家公司獲配定增項目,其中包括知名公募易方達、睿遠、朱雀、大成等7家基金公司,還包括高瓴資本、迎水投資等私募機構。

    黑鷹光伏統計發現,超過100位頂級投資者合計持有光伏公司超過520000萬股股份,價值超過1100億元。可以預期,伴隨“十四五”光伏產業的持續發展,將會有越老越多的頂級投資者進入這一領域。特別注:以下表格中股票價值以2020年9月末收盤價計算。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激光光伏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