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科技工作者研發了一種新型模塊化柔性驅動方法,通過根據具體應用改變排列組合方式及合理布置連接方案,直接用3D打印直接“打印”出柔性機器人。該方法基于一次3D打印成型的制造技術,省掉了傳統機電設備加工制造中的裝配流程,大幅降低了驅動模塊的制造成本和周期。
3D打印產業鏈包括:1)上游涵蓋三維掃描設備、三維軟件、增材制造原材料類及3D 打印設備零部件制造等企業。2)中游以3D 打印設備生產廠商為主,大多亦提供打印服務業務及原材料供應,在整個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3)下游應用覆蓋航天航空、汽車工業、船舶制造、能源動力、軌道交通、電子工業、模具制造、醫療健康、文化創意、建筑等各領域。
金屬3D打印工藝原理主要分為粉末床選區熔化和定向能量沉積兩大類別,采用這兩類工藝原理的金屬3D打印技術都可以制造達到鍛件標準的金屬零件。其中粉末床選區熔化技術分為激光選區熔化(SLM)和電子束選區熔化(EBSM)兩類;定向能量沉積又主要分為激光凈成形技術(LENS)、電子束熔絲沉積技術(EBDM)和電弧增材制造技術(WAAM)三類。
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3D打印金屬市場規模為195.60億美元,預計2020至2027年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27.8%。由于更大的設計靈活性、更少的浪費和帶來的成本節約,金屬3D打印的會被日益普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