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一家科技公司實現彩色3D打印
珠海一科技企業車間內,工作人員檢查生產情況
賽納科技打印產業園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丹 鄭達 吳國頌
3月31日,珠海美佳音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這是珠海香洲區在打印及耗材行業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珠海非常難得地擁有一個全產業鏈的行業——打印機及其耗材,從硒鼓、墨盒到打印機,以及相關的芯片、軟件、硬件,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在香洲區,上下游產業齊全,在全球擁有領導地位。這里被稱為“世界打印耗材之都”。也因此,香洲區把“打印”作為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另外兩個是集成電路和醫藥。這三大產業能助香洲區突出重圍,并一騎絕塵嗎?
打印耗材:
無紙化時代到來 還有多大成長空間?
“無心插柳”成就的產業鏈
香洲區有三家龍頭企業,一家是世界500強企業格力電器,另一家是中國上市企業500強納思達,還有一家是麗珠試劑。納思達占了香洲區重點扶持三大產業的兩項:打印及耗材、集成電路。
香洲聚集起完整的打印及耗材產業鏈完全是無心插柳的結果。1988年,港商賀良梅在珠海成立打印機色帶廠。此后,市場那只手發揮了神奇的作用,色帶、硒鼓、墨盒、碳粉……各路與打印相關的通用零部件生產商匯集到了香洲,打印耗材生產及銷售企業達680多家,1小時物流圈內可采購完備全部通用耗材的原材料、零部件、成品等。這里生產的色帶、兼容噴墨盒、再生激光碳粉盒分別占全球90%、70%、30%的市場份額,年產值超過435億元,出口額達8億美元。
2000年創立的納思達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從打印耗材起步的。但是,他們從突破兼容耗材的專利壁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開始,一步步向更復雜的打印機逼近。打印機及其原裝耗材這個行業是一個被30多萬項專利叢林包圍的產業,在專利壁壘之下,全球有研發制造能力的原裝打印機廠商不超過10家。2010年年底,納思達推出第一臺國產激光打印機,從開始只有簡單的黑白打印,到今天具備彩色打印、套紅打印、掃描、復印等各種功能,旗下員工2萬余人,2020年集團公司共繳稅超16億元,納思達已成為全國打印及耗材行業的龍頭,其兼容耗材的銷量全球第一。
隨著互聯網、無紙化時代的到來,打印及耗材的輝煌是否已經觸到了“天花板”?香洲區寄望它從“樹木”到“森林”,還有多大成長空間?3D打印能否承托這個寄望?
3D打印行業仍在“等風來”
珠海市耗材行業協會副會長李廣連認為,珠海的打印及耗材的產業鏈已經建起來了,甚至從制造業延伸到了第三產業的會展,但若想發展成千億級的產業還很困難,除非能在噴墨打印、3D打印、復印機方面有所突破。納思達的“兄弟”賽納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彩色3D打印,并已與廣東省內一些醫院進行合作,但目前市場并不很大。李廣連坦言:“整個3D打印行業還在等待風口。”不過在針式打印、標簽機等特殊打印機方面,珠海還有空間。
香洲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副主任蔣一巍將3D打印產業比喻成“如虎添翼”的“翼”:“3D打印是作為傳統制造業的補充,它本身不是很強大的產業鏈,一定要在制造業基礎很好的情況下才能‘如虎添翼’,它是那對‘小翅膀’,如果沒有‘老虎’,這‘翼’是落不下來的。”
納思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劍洲則不以為然:“打印行業在全球每年有1100億美元的市場,而且由于打印機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它的屬性已轉為信息安全產品,而不是一般的辦公設備,此前,外國品牌的打印機占了中國95%的市場,在目前國際形勢下,這個行業已上升為戰略層面的行業,市場環境變了,發展空間可以期待。”
“3D打印未來是個大產業”,張劍洲將3D打印比作當年的騰訊,“人們并沒有意識到未來3D打印的前景,它與醫藥、生命科學、智能制造都有關聯,與我們正在研發的噴墨打印技術也是相通的,它可能會哺育或帶動其他行業,一片小苗可能最終長成一片森林。”張劍洲認為,打印及耗材產業一直在成長,“我們現在一年營業額超過200億元,五年內將達到500億元。打印產業一定是香洲區甚至是珠海市的支柱產業。”
集成電路:
“領跑企業”寥寥 如何與高新區“掰腕”?
當納思達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光打印機,也就擁有了打印機及其耗材上各種芯片的設計能力,并由此延伸到電網安全芯片等,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與國開金融裝備基金一期、二期分別給它投入了6億元和19億元。另一家龍頭企業是杰理科技。香洲區政府工作報告將集成電路列為重點扶持產業并非沒有一點基礎。
據悉,2019年珠海市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產值位列全國第八、珠三角第二,其中珠海高新區占了半壁江山。根據2020年高新區印發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高新區2025年集成電路產業總營收將突破300億元。相比之下,香洲區集成電路產業小企業眾多,“領跑企業”寥寥無幾。
對香洲區在這方面的謀劃,一位政府官員冷靜地評價:現在全國都在搞這個,香洲區能否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還真不好說。張劍洲卻很肯定地說:“香洲區做芯片全產業鏈是不可能的,因為每一個加工環節都是超級‘重投資’,但把集成電路設計做成支柱產業,香洲卻是有潛力的,納思達2020年的芯片設計有13億元的營業額,排在相關行業的全國前十。杰理、美佳音在細分領域的排名都不錯,只要政府支持到位,香洲集成電路設計方面完全可以形成100億-200億元的產值。”
生物醫藥:
暫無有力扶持政策 如何引來“金鳳凰”?
集成電路產業與高新區“掰腕”,生物醫藥產業則要與金灣區競爭。珠海的金灣區已是珠海規模最大、產值最高、配套最成熟的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2019年金灣區規模以上生物醫藥產值達到157.2億元,占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和保健品年產值的70%,該區有聯邦制藥、麗珠制藥、潤都制藥等120家生物醫藥知名企業,以及全國最大的保健品生產企業湯臣倍健,不僅已經產生聚集效應,土地資源也比香洲區豐富,目前香洲區實難望其項背。
珠海市醫藥流通行業協會會長蘇韋錕說,香洲區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問題是沒有好政策,對引進好企業落戶幾乎沒有吸引力。香洲區要思考的是在政策、稅收、營商環境等方面給予扶持。土地資源稀缺是客觀因素,但如果定位研發型、高端型,并不需要太多占地卻可以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我認為一個產業要發展起來,特別是生物醫藥產業,要靠有新品來支撐。一個新品的研發,最短也要五到十年,等到上市也需要兩到三年。如果沒有新品,怎么去升值呢?這一塊政府應該要高度重視,不能是一句口號。”
香洲區將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作為支柱產業,在招商引資、政策扶持上是否有針對性的思路呢?一位知情者說:“正在討論,還沒有明確。”一位在珠海經濟、工業線上跑了幾十年的資深媒體人說得更尖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可香洲區至今沒出臺過產業升級、提升科技水平的專門政策。”
同是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珠海高新區對芯片設計突破、化合物半導體提升、產業鏈延伸、打造人才高地有詳細規劃。而到目前為止,業界沒看到香洲區政府的相關“路徑圖”。
政府扶持“財力有限”
培育新產業鏈還待找準支點
香洲是否可以再培育一個像打印及耗材那樣具有完整鏈條的本土產業?
張劍洲認為,眼下產業的競爭就是技術競爭,研發需要巨大的投入。納思達在激光打印機研發上10年投了20億元,2018年才達到當年盈虧平衡,納思達以兼容耗材全球第一的銷量所得收入支撐研發尚且如此不易,中小企業、創新企業就更難。香洲區要吸引創新公司,培育新的產業鏈,政府要在稅收上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要有資金的支持。
而“錢”恰恰是香洲區的痛。香洲區有關人士向羊城晚報記者解釋了“香洲困局”:若一家在香洲的企業交了100元的稅,按規定上繳后,真正落到香洲區口袋里面的可能只是小部分,那么香洲區對于落戶企業的扶持,上限就是這么多,而區財政還需承擔學校、醫療、道路建設等工程,盡管早年“先富”,但如今也捉襟見肘。
“香洲對外地企業唯一的吸引力只有教育資源和比北上廣深杭更低的房價。”上述知情者表示,近些年入駐香洲的企業特點顯著,大部分為“小而精”企業:一間辦公室、幾臺電腦就是一家公司。對有實力的大企業和有潛力、但需幫扶的企業,香洲的吸引力不是很大。
招商引資是廣撒胡椒面,還是根據自己的優勢,像合肥、貴陽、橫琴那樣因勢利導?又或是扶持“家里”的企業做大做強?這需要香洲區找準支點,有戰略思維和戰術思路。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