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我國空間站建設邁出第一步,3D打印迎來新機遇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智能制造2021-05-13 我要評論(0 )   

    空間站是開展太空科學研究的重要平臺。一直以來,全球只有一個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的國際空間站,我國因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阻撓,無法參與并利用。在此基礎上,近年來我...

    空間站是開展太空科學研究的重要平臺。一直以來,全球只有一個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的國際空間站,我國因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阻撓,無法參與并利用。在此基礎上,近年來我國提出了自建空間站的計劃,預計2022年前后完成并投入運營,屆時伴隨著國際空間站的退役,我國將成為世界上擁有獨立空間站的國家。

      

      據此計劃,今年4月29日,我國已將核心艙“天和”送入預定軌道,邁出了空間站建設的穩穩第一步。后續,我國還將實施10次航天飛行任務,陸續將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等發射升空,最終組建成“天宮”。天宮空間站將在軌道上運行至少10年,并將容納3名航天員執行最長可達半年的任務,逐漸向國際開放。

      我國自建空間站,對于各種科技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尤其是3D打印技術。眾所周知,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是新時代的造物技術。借助3D打印技術,幾乎可以造出任何形狀的物品。除了在教育、醫療、文創、工業制造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外,在航空航天方面也具有顯著價值,一直是領域內的“剛需”技術。

      太空探索充滿重重困難和嚴峻挑戰,人類走向深空需要關鍵設備和裝置,這些都離不開3D打印的助力。3D打印具有成本低、精度高、效率快等明顯優勢,其所打印的關鍵部件應用到航空航天領域,不僅能夠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和難度,同時能夠更大程度保障探索安全性。自2014年以來,各國已將3D打印部件視為標配。

      據了解,在我國天和號核心艙的打造過程中,也用到了3D打印技術。西安鉑力特是國內金屬3D打印設備裝機規模最大的企業,其便是服務天和號核心艙的數家企業之一。公司的3D打印零件產品不僅被廣泛應用于空間站和衛星之上,同時還參與了此前的C919大飛機、高推比航空發動機等多項國家重點工程,作用不可小覷。

      基于此,我國空間站的不斷建設和發展,對于國內3D打印技術和企業來說,可謂提供了重要發展機會和平臺。當然,兩者更確切的說是相輔相成!一方面,3D打印通過自身價值發揮,助力了空間站建設的穩定開展和加速實現;另一方面,空間站也為3D打印發展帶來了用武之地,此外也為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

      畢竟,隨著空間站的建設完成,太空科學探索邁入全新階段,人們可以發現和研究更多的太空資源與材料,這將為3D打印提供更多材料來源和選擇。我們知道,材料是3D打印發展的關鍵所在,新材料的出現和利用,必然給3D打印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可以預見,未來3D打印與航空航天的融合發展將不斷走向密切深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激光激光技術3D打印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