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3D打印制造衛星部件所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其不僅僅在于提供了復雜制造的可能性,還提高了制造進度、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衛星性能。而如果增材制造企業能夠綁定衛星制造商,則無疑獲得了重要的發展契機。專注于鈦合金3D打印的Zenith Tecnica公司便緊緊把握住了機會,通過與知名衛星制造商Maxar Technologies合作,大力發了其航空航天增材制造業務。截止目前,雙方合作已有五年之久,3D打印了260個鈦合金零件用于衛星制造。
2016 年,Zenith獲得了生產無人太空飛行部件的資格,其在定義和驗證生產過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同年,Zenith與Maxar展開合作,并在兩年后將第一顆含有鈦合金3D打印零件的衛星被送入軌道。
Zenith的客戶可以針對特定衛星特征和有效載荷優化零件結構和熱特性。3D打印實現了以前傳統制造方法無法實現的設計,這種優化的結果減少了零件質量以及數量,并提高了在軌壽命。據報道,自從通過Zenith采用3D打印生產航天器部件以來,Maxar受益頗多,包括提高了生產靈活性、降低了制造成本并提高了衛星性能。
Zenith Tecnica 3D 打印的衛星組件
該公司的鈦合金使用 GE Additive Arcam EBM設備打印,然后對零件進行熱處理,并對關鍵的裝配特征進行加工。之后,需要對零件進行3D 掃描檢查,以確保所有零件都符合規格。Maxar增材制造技術經理則表示,Zenith的團隊是Maxar團隊的延伸,前者總是加倍努力確保交付的零件質量達到高標準。到目前為止,兩家公司在合作期間共同發射了五顆帶有260個3D打印鈦合金零件的航天器,這兩家公司還有另外270個3D 打印部件要安裝在其他八顆衛星上。
Zenith Tecnica 3D 打印的衛星組件
3D 打印已經越來越多地用于生產優化的衛星組件,例如射頻電路、波導信號互連和陶瓷天線等。對于3D打印服務商或者研究機構,綁定航空航天客戶將是其獲得發展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當前民用市場遠遠不足以支撐發展的情況下。鉑力特,不就是深度綁定了航空航天和軍工客戶嗎?
但同時,3D打印服務商或研究機構需要具有好的設計和質量保證能力,航空航天用戶也愿意一起探索這些新技術和新應用。不過,我們所提到的服務商并非一定是如鉑力特這樣的行業龍頭,研究機構也并非一定是國內頂尖實驗室。國內很多航空航天客戶和研究機構也在尋找更合適的合作伙伴來滿足自身需求,有實力的團隊所需要的恰恰是這樣一個機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