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推動 3D 打印機在汽車生產過程中的應用。該公司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的主要工廠首次利用噴膠粘粉成形工藝 ( binder jetting ) 來制造零部件。傳統 3D 打印工藝使用激光和金屬粉末逐層構建組件。噴膠粘粉成形工藝則通過噴射粘合劑和加熱過程使粉末成型。
( 圖片來源:大眾公司 )
使用噴膠粘粉成形組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比如這些組件的重量僅為用鋼板制造的組件的一半。目前,大眾是唯一一家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這種 3D 打印技術的汽車制造商。大眾品牌管理董事會成員 Christian Vollmer 表示:" 我們希望與合作伙伴攜手共進,在未來幾年提高 3D 打印的效率,使其適用于生產線。"
過去五年,大眾已在這項技術上投入大量資金。此外,該公司還與西門子建立軟件合作伙伴關系,并擴大與打印機制造商惠普的現有合作。大眾希望通過首次全面使用噴膠粘粉成形工藝,從中獲得重要的學習經驗,例如,未來可以經濟快速地生產哪些組件,或者如何通過增材制造支持數字化轉型,促進大眾汽車的生產。
惠普為其提供高科技打印機,西門子則提供增材制造所需的專用軟件。西門子和大眾共同開發了關鍵工藝步驟,即優化組件在成形室內的位置。通過這種技術,每次打印時可能生產出兩倍多的零件。
到 2025 年,該公司的目標是,每年在沃爾夫斯堡生產多達 10 萬個 3D 打印組件。通過噴膠粘粉成形工藝制造的第一個組件是 T-Roc 敞篷車的 A 柱,這些部件幾乎比傳統鋼板部件的輕 50%。大眾已對 3D 打印金屬汽車部件成功進行了碰撞測試。目前為止,量產成本效益還不夠高。然而,該公司希望通過新的技術和合作,使其在生產線上的應用變得經濟可行。
大眾應用 3D 打印工藝已有 25 個年頭。他們從技術研發開始,旨在加快車輛開發,降低成本。今天,在其沃爾夫斯堡工廠內,已有 13 個部門使用不同的打印工藝,生產塑料和金屬部件。典型的例子包括用于原型車的塑料部件,如中控臺、門護板、儀表板和保險杠;打印金屬部件包括進氣歧管、散熱器、支架和支架構件。過去 25 年里,相關零部件生產數量已達到 100 多萬個。
大眾汽車與西門子的合作,屬于其數字化生產平臺領域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一部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