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和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科學家采用數字光處理(DLP)3D打印技術,用水凝膠打印出復雜的形狀,而且這些結構在損壞時可自我修復,該成果近期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水凝膠是一種含有大量水的聚合材料,可重現生物組織特征,在多個領域有著重要應用。迄今為止,水凝膠僅通過基于微擠出式的增材制造技術進行處理,設計和分辨率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在該研究中,科學家使用市售材料和商用數字光處理3D打印技術,打印出水凝膠。這些水凝膠基于半互穿的聚合物網絡,可實現自我修復。自我修復在室溫下快速發生,無需任何外部觸發。重新連接后,樣品可以承受變形并在12小時后恢復其初始強度的72%。
項目協調人Ignazio Roppolo教授表示,與傳統基于擠出式的增材制造相比,3D打印有更大的多功能性和準確性,它允許設計更復雜的形狀,并保證最終結果忠實于計算機上的設計。這種自愈結構不僅可以應用于再生醫學,而且在可穿戴傳感器、軟體機器人和能量收集領域也有重要應用潛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