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弗勞恩霍夫激光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LT)已經和ASTM International達成合作協議,將致力于激光束粉末床融合(L-PBF)系統的標準化程序制定。更進一步說,Fraunhofer ILT將選擇和驗證可用于監測3D打印系統的成像傳感器技術。
之后,研究所正將為采用該技術的終端用戶提供降低成本的建議。Fraunhofer ILT的這一舉動,旨在幫助終端用戶將來可以獨立評估光學系統的狀況,并根據L-PBF系統的實際狀況設定維護周期。
■多掃描器L-PBF系統的光學系統。相應的系統將作為項目的一部分進行監控
“制造商當前的維護指南通常仍然過于保守。與歷史悠久的制造技術相比,當需要確定維護周期時往往只有一個相對較小的數據庫可以作為決策依據,有時候甚至沒有數據支撐,”Fraunhofer ILT激光粉末床融合項目經理Niklas Pr?tzsch這樣談到,“由于非生產性停機時間和備件消耗增加,導致用戶過早地更換組件并增加了運營成本。”
對L-PBF系統進行監測是確保加工質量的重要預防措施。相應的,系統的高精度、磨損敏感和昂貴的光學器件對監測過程的清潔度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加工過程中,如果使用非常細的金屬粉末,光學系統就可能會受到污染。
而對于L-PBF來說,使用的光學系統數量更多,激光功率也更高,這將加重污染對光學元件的影響。這時候,光學系統的負載、故障概率和維護工作量都在增加,但用戶仍然只能根據前幾代系統的維護指南進行應對。
■未及時維護的防護窗圖像
目前得到的消息是,Fraunhofer ILT將在今年年底前制定出L-PBF相應的監測方法,以標準化和簡化L-PBF、3D打印系統的維護和服務。屆時,標準化的建立將讓終端用戶能夠輕松快速地生成數據庫,以便更容易對數據進行正確分類和解釋。
Niklas Pr?tzsch表示,Fraunhofer ILT正在為終端用戶提供建議,以簡化他們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成像傳感器技術對L-PBF系統中的光學系統進行狀態監測。根據獲得的數據,用戶可以就是否需要維護做出正確決定,同時減少在維修和維護光學系統上的時間,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