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號稱是比較文明、高素質的一個行業,在每年舉行的數百場光伏論壇中,看到的從業者都是西裝革履,溫文爾雅,而光伏領袖們基本都是大學本科以上學歷,還有碩士、博士,比如阿特斯瞿曉鏵清華畢業,施正榮是博士學會…….
可是,就是在各大光伏領袖在酒桌上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展示出一派兄恭弟謙,姐爽妹讓的和諧氣氛中,私下里較量卻是暗流涌動,針尖對麥芒,火星撞地球的碰撞與內卷無時不刻的在上演。
在此,人們看到的愛旭股份在硅料大漲后掀桌子,公開炮轟上游通威股份、特變新能源,只是行業內一次小小的較量,與行業內你死我活的“四大爭”相比,不值一提。
光伏行業都有哪“四大爭”?
一起來看一下。
光伏四大爭1:薄膜與晶硅之戰
薄膜與晶硅的路線之爭,是近年來行業里的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內卷。當時,漢能薄膜發電力推薄膜發電的技術路線,而業內的協鑫集團、特變新能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數十家硅料、硅片、組件企業都在堅持走多晶硅路線。
漢能薄膜發電在香港上市,掌舵人李河君主導建設了金安橋水電站,成為國內最大的民營水電站,被李河君自夸為“現金奶牛”,吸金能力非常強。因此,當李河君第二次轉型,將主營從水電轉向薄膜發電,可以說來勢洶洶。
漢能于2012年至2014年間收購了四大國際薄膜技術公司,一舉成為全球太陽能薄膜發電行業的領導者。同時,漢能薄膜的股票也飛上了天,李河君也在2015年成為中國首富。漢能又在央視黃金時間投放廣告,也大大增加了漢能的影響力!大有薄膜一統天下之勢!
然而,2015年的“5.20行情”讓漢能薄膜股票市值瞬間蒸發千億,股票被迫停牌。此役后漢能薄膜元氣大傷,嘗試向移動能源轉型也未能成功。2019年10月,漢能集團爆發欠薪危機。2021年8月,漢能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的BIPV項目被拆除,標志著漢能薄膜發電技術的徹底失敗。
2012年11月4日,李河君上央視對話《光伏血戰的秘密》,顯得非常霸氣。據說此次節目播出后,多個晶硅大佬退出李河君為會長的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
光伏四大爭2:組串逆變器與集中式逆變器之戰
在薄膜與晶硅之戰拉開之時,逆變器行業也上演了一場大戰。2013年,華為以“攪局者”的身份切入逆變器賽道,對瑞士ABB、通用電氣、SMA、陽光電源等頭部企業發起挑戰。
當時,華為推出組串式逆變器,主攻當時的地面光伏電站市場,與當時地面電站主流的集中式逆變器進行正面市場競爭,在一片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華為攻城拔寨,拿下一個又一個的地面光伏電站。
據說在2016年公布的5.5GW領跑者光伏電站中,有一半以上的項目將采用華為的組串式逆變器。
據“草根光伏”在《2021中國逆變器市場分析報告》中梳理,在在2013年全球逆變器出貨量排行榜中,華為智能逆變器排名第九,到2014年時已升到第三,而到2015年開始則排名第一,并創下從2015年至2021年全球七連冠的偉業。
與此同時,華為的老對手陽光電源則連續八年榜眼,很有遼寧男籃“千年老二”的無耐與不甘。不過,陽光電源與華為智能光伏到底誰是全球老大,這個坊間也莫衷一是。華為前員工李洪元被刑拘251天,扯出了華為智能逆變器業務造假、騙補問題。此后,華為邀請了一大波光伏媒體人造訪華為歐洲小鎮,以平息此次輿論風波。巧合的是,陽光電源又邀請了一大波光伏媒體人造訪陽光電源,并披露一個關鍵數據:陽光電源成為“全球首家”出貨量突破1億千瓦的逆變器企業。
能把逆變器裝到火星上,這個行業的排名就是一個字“亂”。你跟他講政治,他跟你講法律。逆變器行業的排名有時按出貨臺數,有時按裝機容量,有時又按出口額,沒個統一的標準。真正解決華為、陽光排名之爭,還得靠聰慧的行業媒體,在2016年的全球排名中,兩家都排第一。這下大家都不爭了,這個排法引起全媒體圈的點贊,大家都說還是這個排法高明!
光伏四大爭3:單多晶硅路線之爭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薄膜與晶硅路線之爭落下帷幕后,在團結一致,外御其侮,取得對薄膜路線的勝利后,晶硅陣營內很快轉入兄弟鬩于墻的環節。以隆基股份、晶澳科技為代表單晶陣營,與協鑫集團、阿特斯為代表的多晶硅陣營,捉對“廝殺”起來。
在當時的單多晶之爭中,最初由于多晶硅成本更低,明顯占據市場優勢,最高時多晶硅組件市場份額占比高達80%左右,單晶硅也就20%的市場份額。后來,國家光伏領跑者基地的出臺,以及單晶硅的不斷降低成本,使得單晶硅的市場份額不斷得到提高。
光伏四大爭4:182與210組件之爭
晶硅路線之爭落幕后,單晶內部又在尺寸大小環節干了起來,這就是從2019年8月16日中環股份(002129)發布G12即210尺寸硅片組件說起。中環股份發布210尺寸硅片后,天合光能、東方日升為代表的頭部組件企業迅速跟進,快速切入到210先進大功率組件時代。而針對老對手中環股份,隆基股份則在主推182尺寸硅片,同時采用182硅片的還有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兩大組件企業。這樣就形成了“中天東”為首的210陣營,以及以“隆晶晶”為首的182陣營隔空斗法的局面。說到“隆基基”很容易讓聯想到“亮晶晶”,透心涼這個很有年代感的廣告,當時被奉為佳話的“亮晶晶”還是分手了,郭晶晶找了霍啟剛,田亮找了葉一茜。
182硅片、組件,210硅片、組件到底誰更好,誰更有前景?
焦點訪談,用事實說話!
近日,182陣營與210陣營再次隔空相斗。
9月6日,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三方聯合發布M10系列產品標準化方案,就不同版型組件的尺寸,以及安裝孔間距做出了標準化規定。代表三方簽署這個聲明的分別是鐘寶申、牛新偉和陳康平。
這個聲明開篇說,M10硅片自推出以來,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但各廠商的組件產品技術路組、設計理念、安裝方式等存在差異,為下游的應用造成一定困擾。相信,210陣營看到這樣的表述一定會有的不適。
當然,210陣營近日也在發力。時間也是在9月6日,“210陣營”中的領軍人物——中環股份發布公告,90億元定向增發獲批,將全力擴產G12大尺寸硅片。這樣,中環股份硅片產能已經提高到135GW。同時,中環股份總經理沈浩平豪言,中環G12產品最終會成為市場占有率超越70-80%的產品。
實際上,182與210之爭究其根本就是隆基股份與中環股份兩大硅片龍頭之爭,是一場“win or go home”之爭。此前,因國企運營效率低,隆基股份碾壓中環股份。可勢隨時易,中環股份被TCL集團收購后已轉變成民營企業,也具備了機動、靈活的運營效率,且背后的TCL集團資產超千億,是一家資金、資源、渠道實力雄厚的科技集團。
另據江湖傳言,中環股份沈浩平是隆基李振國、鐘寶申、李學文的“師兄”,在李振國創業之初,沈浩平還幫助這位“師弟”解決過硅料問題。在單晶領域,隆基也一直視中環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本來,中環股份是國企,沈浩平也快到了退休年齡,孰料TCL入主,沈浩平還可以繼續掌舵中環,與隆基對決。
有人說,182與210到底誰好,應由下游市場說了算,應由企業說了算。從行業態勢上看,全球不少主流逆變器廠商正在站隊210陣營。
據“光伏們”統計,華為智能光伏、上能電氣、陽光電源、固德威、錦浪科技先后發布聲明,稱其上市的逆變器新品完美匹配210組件。據截至2021年2月統計,匹配210組件的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成員已達66家。
就在7月份,182與210試探性的斗法了一次。有網友發現,210的鐵桿支持者——東方日升突然出貨了幾百兆瓦182組件,這個動作被揪了出來,被蓋上了210陣營的鐵桿反水,開始轉做182組件了。
結果,東方日升以上市公告的形式的回應說,客戶抱著試著看的態度采購了幾百兆瓦182組件,后來對比一下,還是210性價比好,又買了2GW的210組件。緊接著,行業內又扔出一篇題為《東方日升182組件出貨:182的輿論宣導過于成功》的文章,直接把182陣營及其擁護者懟失聲了。
總體上來看,182硅片、組件與210硅片、組件之爭,才剛剛開始,經典將不斷上演。“Win or go home”,這場爭斗,無論對中環股份來說,還是對隆基股份之說,都是輸不起的一場戰爭。
當然,對于中環股份背后的天合光能、東方日升,還有隆基股份背后的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同樣也是如此。因為,在組件巨頭都擴產的前提下,選錯技術路線,就意味著有可能被洗出局!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