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光斑調控:激光熒光材料性能評價

    星之球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2021-11-19 我要評論(0 )   

    近日,廈門大學材料學院解榮軍教授帶領的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課題組在《發(fā)光學報》發(fā)表了題為“光斑調控對激光熒光材料性能評價的影響”的論文。該工作以Y?Al?O??:Ce...

    近日,廈門大學材料學院解榮軍教授帶領的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課題組在《發(fā)光學報》發(fā)表了題為“光斑調控對激光熒光材料性能評價的影響”的論文。
    該工作以Y?Al?O??:Ce3?-Al?O?(YAG:Ce-Al?O?)熒光薄膜為例,通過對藍光激光激發(fā)熒光薄膜的光斑尺寸的調控,系統(tǒng)研究了激光熒光材料的最大輸出光通量、發(fā)光飽和閾值、色溫、色坐標、光均勻性等光學性能隨光斑面積的變化情況,揭示了光斑大小對最大輸出光通量、發(fā)光飽和閾值以及光均勻性的顯著影響,對規(guī)范激光熒光材料的性能評價提供了指導性思路。
    為使廣大同仁深入了解該篇論文的研究內容,文章作者應編者邀請撰寫了本篇報道。
    新一代激光照明技術的崛起
    激光光源相對于LED光源具有發(fā)光面積小、功率密度高、光束發(fā)散角小且不存在“效率滾降”等優(yōu)點,是實現(xiàn)高亮度照明與顯示的理想激發(fā)光源。基于藍光激光激發(fā)熒光材料的光轉換技術可以獲得亮度高、準直性好、光衰低的白光光源,在高亮度照明(如汽車大燈、探照燈、搜索燈)和超大型顯示(如巨幕電影、大尺寸電視和投影儀、大型拼接墻)等應用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圖1:透射模式下激光驅動熒光微晶玻璃薄膜(原位燒結在鍍有光子晶體的藍寶石基板上)獲得白光光源(圖源:ACS Appl Mater Inter, 2018, 10, 14930)

    圖1:透射模式下激光驅動熒光微晶玻璃薄膜(原位燒結在鍍有光子晶體的藍寶石基板上)獲得白光光源(圖源:ACS Appl Mater Inter, 2018, 10, 14930)

    實現(xiàn)激光照明技術的關鍵在于研制耐高功率密度激光激發(fā)且光學性能優(yōu)異的熒光材料,即激光熒光材料。近年來,廈門大學解榮軍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率先開展相關研究,自主搭建了完善的測試平臺。
    在材料體系方面,廈大團隊將材料體系從石榴石結構的氧化物體系拓展至氮化物體系(如CaAlSiN?:Eu,La?Si?N??:Ce,HP-CaSiN?:Ce等),使發(fā)光顏色從綠色、黃色向橙色和紅色發(fā)展,首次成功制備了致密的氮化物紅色熒光陶瓷,為提高器件的色彩飽和度提供了關鍵材料;在性能調控方面,廈大團隊首次提出微區(qū)熱場和光場調控,制備了微孔熒光陶瓷,抑制了光斑面積的擴大,提高了光源中心亮度,改善了光色均勻性;在產業(yè)化應用方面,廈大團隊自2017年開始陸續(xù)與激光照明與顯示企業(yè)開展合作,與超視界激光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合作開發(fā)激光大燈和航空搜索燈,光通量分別為3 300 lm和20 000 lm。
    盡管近年來領域內掀起了激光熒光材料的研究熱潮,但是激光熒光材料的應用評價并沒有突破現(xiàn)有LED熒光材料的框架,相關評價標準和規(guī)范尚未建立,導致材料的性能評價不盡合理。本研究以光斑面積為例,展示其大小會顯著影響光通量、光斑亮度、發(fā)光飽和閾值等參數的測量值,以引起領域內研究人員對相關問題的思考。
    光斑調控如何影響激光熒光材料的性能評價
    光斑面積對正確評價激光熒光材料的光學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近日,來自廈門大學的研究團隊以熒光微晶玻璃薄膜(簡稱熒光薄膜)為例,通過調控藍光激光激發(fā)熒光薄膜的光斑面積,系統(tǒng)研究了激光熒光材料的最大輸出光通量、發(fā)光飽和閾值、色溫、色坐標、光均勻性等光學性能隨光斑面積的變化情況,揭示了光斑面積對最大輸出光通量、發(fā)光飽和閾值以及光均勻性的顯著影響,為規(guī)范激光熒光材料的性能評價提供了指導性思路。
    在激光測試裝置中(圖2),利用透鏡元件對光路進行調控和聚焦。評價熒光材料在激光激發(fā)下的光學性能時,應將其放置在入射激光光斑面積最小處,即透鏡焦點處。為了研究光斑面積對熒光材料輸出光學性能的影響,對熒光薄膜距透鏡焦點的距離進行調控。圖2:透射式激光測試裝置

    圖2:透射式激光測試裝置

    將熒光薄膜分別置于透鏡焦點處、距透鏡焦點0.2 mm和 0.4 mm處,相對應的光斑面積分別為0.5 mm2、1.11 mm2和2.99 mm2。
    結果表明,當光斑面積從0.5 mm2增大到2.99 mm2,最大光通量從926 lm增大到1 655 lm,發(fā)光飽和閾值從14 W/mm2增大到24 W/mm2(圖3)。圖3:熒光薄膜位于離透鏡焦點不同距離時的性能評價:(a)光通量;(b)亮度曲線;(c)色溫;(d)照度。

    圖3:熒光薄膜位于離透鏡焦點不同距離時的性能評價:(a)光通量;(b)亮度曲線;(c)色溫;(d)照度。

    同時,光源亮度從0.14 Mcd/m2減小到0.045 Mcd/m2,不同角度的色溫標準偏差相對值σ從1增加到1.91。
    由此可知,光斑面積對激光熒光材料的光學性能評價有顯著影響。光斑面積增大,輸出光通量和飽和閾值高于實際值,但光源中心亮度降低,色溫均勻性變差。從獲得高亮度光源的初衷出發(fā),應確保熒光材料位于光斑面積最小處。光斑調控是激光熒光材料性能評價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獲得高亮度光源的核心所在。
    本研究展示了光斑面積對激光熒光材料各項參數評價的重要影響。鑒于此,研究者應對光斑調控以及光斑面積進行詳細說明,否則將造成激光熒光材料的光學參數值無法比較。激光照明領域的光學性能評價對于激光照明技術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評價標準的建立也勢在必行。
    論文信息:
    黑玲麗, 李淑星, 程璇, 解榮軍. 光斑調控對激光熒光材料性能評價的影響 [J]. 發(fā)光學報, 2021,42(10):1646-1652. DOI:10. 37188/CJL. 20210132.
    http://cjl.lightpublishing.cn/thesisDetails#10.37188/CJL.20210132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yè)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