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1年溫州市重大科技創新攻關項目公布,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激光制造與材料技術應用創新協同中心又有兩個項目獲得立項,此次兩個項目共計獲得160萬元經費。“這些經費將繼續用于項目的研發,加快項目成果盡快落地轉化。”
強化校企合作
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這已經不是激光制造與材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第一次拿下溫州市重大科技創新攻關項目。此前,協同創新中心就曾聯合溫州瑞明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永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立項2018年、2019年溫州市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與瑞明公司開展的項目對于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也符合當今汽車行業發展的環保與節能的兩大主題,意義重大。”協同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是基于智能制造,以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電機外殼作為研究對象,將激光3D打印技術應用于產品開發,縮短了研發周期;采用擠壓鑄造的方法替代現有的低壓鑄造,產品的力學性能、氣密性與成品率等得到明顯提升。目前,該產品已經實現量產,可年增產值1260萬元左右。
激光制造與材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立于2015年12月,依托國家激光產業集群建設,匯聚政府、科研院所、行業和企業等多方力量,致力解決制約浙南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培養、技術研發、技術轉化等瓶頸問題。
目前中心新增溫州市先進金屬材料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已承擔了各級省市級縱向項目15項,橫向項目23項,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100余次,與企業共建企業研發中心6個,連續五年每年均有溫州市重大科技專項立項,每個項目為企業新增產值超千萬元;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0篇,申請國家專利91項,獲國家專利授權84項,出版教材3本;為企業提供產品性能檢測780次;專利成果轉讓5項,技術成果轉化5項,中心的專利、項目等科研成果產業化累計產生經濟效益14179萬元。
深化產教融合
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我們中心不僅僅只是簡單地做科技創新研發,多年來,中心堅持育人為本,深化產教融合,目前已成為浙南地區‘激光+材料’技術創新型、復合型、應用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服務浙江省‘八大萬億’和溫州市‘五一0’產業的重要技術研發及轉化基地。”據該協同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心于2018年被浙江省教育廳認定為省級高校協同創新中心,2019年又被國家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高校協同創新中心。
為了更好地促進產教融合,中心組建了一支由高水平、高素質在崗專業教師和產業多領域企業技術專家組成的科研導師隊伍,與專業課程、學生興趣、能力與素質相結合,集理論課堂、實踐課堂、科研平臺三位于一體,將項目和成果融入教學,將中心項目進行匯總、分類、分解,構建豐富的實踐項目庫,開展導師制下項目驅動教學,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大賽,師生共同申報專利。近五年獲全國電子競賽一等獎等省級以上獎項10余項;優秀畢業生中3人已經順利碩士研究生畢業,1人正攻讀博士學位。
“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我們責無旁貸。”協同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心與吉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開展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工作。以中心項目為導向,導師帶領研究生一起解決若干新材料產業共性關鍵技術,提升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形成高硬度防裂紋粉末材料、球閥熔覆工裝與工藝等多個激光、機械、材料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優勢技術或產品,并實現有效產業化,產生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目前,已陸續聯合培養了10余名研究生。
此外,他們積極對接企業,與奔騰激光(溫州)有限公司共建溫州激光與光電產教融合示范基地,雙方通過互聘師資、 共編教材、共研人才培養方案等方式,全面提升了光電制造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每年為中國(溫州)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超百人;引進溫州瑞明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先進經驗,對學院實訓設備、實訓項目、實訓管理等進行升級,雙方合作的“高水平專業群下的智能制造教學平臺建設”入選浙江省“十三五”省級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目前已有數十名學生在公司進行實習。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