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全球最大的3D打印行業展會Formnext Digtal Day將在線舉行。眾多世界各國在此領域的企業都將以此為平臺互相交流3D打印的發展趨勢、動態以及存在的機遇。
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3D打印市場,擁有最多的專利權,并在2020年達到16億歐元的營業額。近日,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3D打印專家Jerome Hull接受了一次采訪,就德國以及全球增材制造市場,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Jerome Hull,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3D打印專家(來源:GTAI Illing & Vossbeck Fotografie)
問:在過去一年內3D打印技術/增材制造領域的最大發展是什么?
答:在批量生產中,3D打印繼續扮演著相當隱蔽和間接的角色。盡管如此,增材制造在我們的加工領域越來越受歡迎,尤其是在實現獨特的賣點和設備零配件方面。3D打印行業已經證明了創新驅動力,其眾多新技術和設備使3D打印更快、更高效、更經濟,以及從材料到后處理的整個工藝鏈也擁有眾多創新。新冠疫情大流行、相關的全球供應鏈瓶頸以及對生產可持續性目標的追求,進一步推動了3D打印/增材制造的發展。
問:您提到了可持續性。我們做采訪時,剛剛舉行了COP26氣候峰會,3D打印技術能為氣候保護做成哪些貢獻?
答:許多工業國家都希望致力于節約資源、氣候中和和可持續的生產。如果使用得當,3D打印等創新技術可以顯著降低庫存水平和資源使用。通常可以直接在現場生產,這反過來又會明顯減少運輸途徑和二氧化碳平衡。由于3D打印只需要加工物體所需的材料,因此打印時幾乎沒有浪費。由于原材料消耗較低以及使用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使得組件的生產更加環保。
(來源:GettyImages/Westend61)
問:當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開始下滑,供應鏈也成為一個問題,3D打印技術能在此有什么幫助嗎?
答:由于疫情的大流行,許多地方的人員物資的流動性受到嚴重限制。許多公司轉向使用數字解決方案來替代。例如用3D打印制造呼吸機和面罩。當國際供應鏈的弱點變得明顯時,許多制造商開始第一次使用增材制造工藝,因為它們能夠靈活有效地生產各種急需的零件。許多行政管理層正在考慮未來如何減少對供應鏈的依賴。增材制造可以幫助人們在危機時期迅速做出反應。
問:哪一類的國際企業來到德國并在3D打印技術領域獲得了成功?您能給我們舉一些具體的案例嗎?
答: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全程協助在德國設立分公司的企業是Formlabs。這是一家來自美國的3D打印技術發展商和制造商。他們在2014年于柏林設立分公司,這里同時也是歐洲市場的銷售中心和客服中心。自從在柏林開業以來,該公司已經擁有100個工作人員,使其成為歐洲數字制造行業的領銜軍。
2021年10月7日,比利時3D打印服務商和軟件供應商Materialise 在不來梅開設了其3D打印金屬能力中心。2021年4月開始運營。這是Materialise在全球范圍內唯一的金屬專用能力中心,它將擁有 120 多名員工和多達30 臺工業金屬 3D 打印機以及相關系統和設備的空間。從初創企業到大型企業,德國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投資機會。
問:您認為該領域今后幾年會走向何方?如何發展?
答:增材制造工藝在全球范圍內不斷發展。預計未來幾年的市場平均增長率為17%-22%。借助增材制造工藝,不僅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獨特賣點的產品,而且在實現更大量具有顯著功能附加值的高端組件方面也有望取得巨大進展。3D打印將盛行并在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作為歐洲最大的市場,德國是該領域理想的投資地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