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增材制造(3D打印)的基石。無論是塑料、復合材料、金屬還是3D打印中使用的其他新型創新材料,它們都為3D打印市場貢獻了越來越多的應用。
在最近落幕的的Formnext2021貿易展會上,聚合物3D打印材料占據了主導地位,無論是線材還是粉末,如:
?3D打印粉末制造商Fabulous推出的兩種與粉床技術兼容的新型PA11材料
?埃肯有機硅用于增材制造的有機硅AMSil和 AMSil SILBIONE系列
?維也納初創公司UpNano推出的光聚合物UpBlack和 UpOpto
?科思創推出的可3D打印注塑模具的Somos WaterShed AF材料
?波蘭一公司推出的用于SLS 的SinteritPA11碳纖維
?LEHVOSSGroup高性能可持續熱塑性塑料
?贏創用于工業3D打印的最新光聚合物INFINAM RG 3101 L和INFINAM FL 6300 L
?以色列公司Massivit 3D的Dimengel 20-FR (DIM 20-FR) 和Dimengel 300 (DIM 300)
?阿科瑪(Arkema)展示的多種新材料
不但如此,從原型不斷切入到生產領域,尤其是在小批量生產和復雜零部件規模化生產中,聚合物的3D打印技術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下面讓我們通過一些案例來看一下聚合物3D打印的潛力。
羅斯蒂集團快速交付3D打印裝配夾具
近日,全球 3D 打印行業領導品牌 Ultimaker 宣布,全球塑料成型制造商和合同制造商羅斯蒂集團正在利用 Ultimaker S5 Pro Bundle,進一步縮短客戶的產品開發周期,幫助他們更快地將產品推向市場。
通過模具裝飾、加熱和冷卻、多次射出成型、液體硅橡膠注塑(LSR LIM)和注塑吹塑等技術的組合,羅斯蒂不斷提升其全球影響力。隨著公司的擴張,羅斯蒂在幾年前開始使用 Ultimaker 3D 打印機,最近羅斯蒂又通過在內部部署 Ultimaker S5 Pro Bundle來提高其 3D 打印能力。自開始使用 Ultimaker S5 Pro Bundle,羅斯蒂已經能夠高效地創建夾具和組裝部件,它們的強度與通過減數法制造(如 CNC 加工)的一樣強。這些部件適合測試,也適用于生產環境,不會造成損壞或出現持續損壞的情況。
Ultimaker S5 Pro Bundle 能輕松地無縫整合到設計過程中。基于 Ultimaker 的可擴展 3D 打印軟件平臺,能靈活選擇先進的 3D 打印材料。現階段,所有的打印工作都是在羅斯蒂創新實驗室完成的。在這里,設計團隊專注于提高向消費者市場交付新產品的速度——實現在72 小時內成功地提供產品樣品。
(素材來源:Ultimaker)
摩托車鞍座——裕克施樂讓愉悅回歸遠程騎行
3D打印技術帶來的不僅是更快的原型時間,還可以帶來更加輕量化的設計、透氣性和材料穩定性的提高,同時大大提高了用戶舒適度,今天要說的自行車/摩托車鞍座就是其中一個案例。
近期,使用工業級規模的3D打印技術和高性能的Ultrasint?TPU01,一流的德國增材制造材料專家Forward AM和裕克施樂設計了一款滿足騎手舒適需求的摩托車鞍座。
得益于“增材制造”的設計自由度,車座可以單件形式集成生產,由于不再需要粘合過程,頂層材料也不需要用有潛在危險的金屬釘固定,從而減少了裝配時間。依仗只有增材制造技術才能生產的自由設計的晶格結構,解鎖了高度集成的緩沖墊體驗帶來的舒適度。更重要的是,3D打印的鞍座比傳統的輕25%,這意味著節省了大量材料。
所有這些明顯的好處都直接轉化為較低的制造成本。
素材來源:裕克施樂
科思創和維捷合作推進高速塑料燒結增材制造的批量生產
圖片來源:voxeljet-維捷
材料公司科思創和以粘結劑噴射技術(binder jetting)被業界所熟知的德國voxeljet-維捷,正在合作開發一種用于經濟型大型系列增材制造的材料-設備組合。
借助高速燒結 (HSS),voxeljet 結合了兩種現有增材技術的優勢:選區激光燒結和粘結劑噴射,從而實現了 SLS 部件特性和粘結劑噴射帶來的高效生產率的雙重優勢。
在共同開發和鑒定用于 HSS 的熱塑性聚氨酯 (TPU) 粉末后,科思創和voxeljet-維捷正在通過為客戶提供用于其特定應用的批量制造的無縫材料工藝解決方案。通常材料和加工技術在價值鏈中是分開運作的,需要用戶自己來弄清楚如何讓這兩個要素發揮協作。科思創和voxeljet-維捷通過打通材料與設備之間協作的壁壘,消除在生產車間采用AM-增材制造技術所存在的障礙。由于其大尺寸和高速度的實現能力,voxeljet-維捷的HSS高速燒結技術為制造商提供了一種經濟的批量生產解決方案。
目前雙方正在考慮的材料是TPU,它非常適合鞋類和緩沖應用。其他材料包括熱塑性彈性體 (TPE)、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和聚丙烯 (PP)。
快速制造技術不僅扭轉了3D打印給人效率低的印象,配合材料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些技術還引發了產品端的新一輪賽跑,尤其是鞋業領域,從耐克到阿迪達斯、New Balance、Under Armour、匹克正在進行3D打印技術批量生產鞋中底方面的競爭。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