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研究人員,制造出了首個利用3D打印技術實現的柔性OLED屏。據悉,該顯示屏邊長1.5英寸,共有64個像素點,且在2000次彎曲實驗中表現出相對穩定,這意味著它將有望于未來運用在可穿戴設備中。
OLED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廣視角、幾乎無窮高的對比度、較低耗電以及較高反應速度等優點,但由于其生產環境需要同時具備大型、昂貴且超清潔等特點,因而成本過高,此次3D打印技術的成功“變現”使得該顯示屏進一步“問世”。
無獨有偶,在過去3年中,丹麥鞋履品牌愛步(ECCO)一直在嘗試使用3D打印技術制作鞋子模具,并于近期擴大該項技術在鞋子生產中的實際應用。據了解,傳統鋁材模具成本較高,運轉周期較長,且尺寸與質量均較大,不易儲存和處理,自3D打印技術投入該產業鏈后,極大地降低了其生產成本、能源成本與生產運作時間,與此同時,利用此技術制造出的模具僅有全鋁模具的一部分,大幅縮減了所需人力、物力和財力。
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是一種以數字模型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連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該技術起初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漸用于產品的直接制造,其優點在于可以直接成型與直接制作,構造生產出傳統人力技術無法生產的現實物體,利用高新技術直接完成對于數字模型的制作,大大簡化了生產制造的過程,對于制造業有著顛覆性的意義。
編輯點評:目前,國內3D打印技術的發展,也在時代的潮流中節節攀升。在2021年三星堆的文物發掘中,我國科研人員首次通過3D打印技術制作硅膠保護套以提取文物;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國空間站相關研制工作廣泛采用金屬3D打印技術,使之逐步成為深藍航天制造之旅的“寵兒”;在機械生產領域,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在8月向Raise3D購置了E2款3D打印機;增材制造已漸漸成為中國制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然,3D打印技術也并非全然盡善盡美,因其打印所需原料昂貴且稀缺,故而無法支持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材料制造,且該項技術所需成本并非普通企業都能獨立支撐,所以無法大批量生產,而其他諸如缺少智能設計方法、缺乏橫向技術融合等問題,也使其僅存于前沿科技。
自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到2019年黑洞真容面世,從0到1,自無到有,科技的發展成為人類仰望星空的底氣,技術的增長激發文明不斷創新的動力。3D打印技術雖然目前尚為普通人世界觀的“新秀”,然而后起之秀已初露鋒芒,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會步入你我的普通人生,澆筑社會的高樓大廈。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