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8日,南極熊獲悉,國內初創公司太瀚航天(SpaceTai)正在利用3D打印技術為商業航天業開發發動機和火箭,目的是將成本降至目前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以下。
盡管它在2021年3月才成立,但SpaceTai聲稱它可以用自己的3D打印機制造火箭中使用的90%以上的部件,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其特點包括
極具執行力的團隊:團隊是一個橫跨火箭制造、3D打印、材料科學、IT等多個領域的復合型技術團隊,一直保持高效和強大的執行力。
快速迭代的研發模式:圍繞3D打印技術,建立火箭部件全產業鏈生產線,通過有計劃的多輪真實飛行測試獲取數據,實現快速迭代研發。
全面的成本控制:將火箭超過90%的零部件在自有工廠由原材料直接3D打印為成品。3D打印技術、火箭回收復用技術、垂直整合商業模式,能夠嚴控火箭成本和價格,提供普通民眾用得起的太空運輸服務。
志在星辰大海:業務不僅僅在地球,將拓展到飛船、低軌通信衛星、太空旅游、星球開發領域。3D打印機將幫助在其他星球建立基地。
美國公司,如埃隆-馬斯克的SpaceX、Rocket Lab和Relativity Space,英國的Skyrora和Orbex,都是開發3D打印技術來生產火箭的公司。
SpaceTai正在開發一種名為"小螞蟻"的火箭發動機,它使用液氧和煤油燃料作為推進劑,發動機性能優于商業航天工業中普遍使用的氣體發生器循環技術。
第一個和第二個小蟻號預計在海平面上的推力分別為20噸和30噸。每臺發動機可在30天內制造完成。SpaceTai聲稱,它正在開發名為"巨蟻"的下一代發動機,在海平面的推力將達到200噸。
SpaceTai已經設計并生產了自己的金屬3D打印機,開發了輔助的3D打印軟件和3D打印工藝。目前正在完善位于西安的生產線上3D打印機的一個問題。
他們還在開發一臺3D打印機來制造火箭外殼,制造一個火箭外殼周期縮短到三個月。該生產線正在上海的工廠建設中。
SpaceTai還在建立一個金屬3D打印服務的網上商城,希望應用于更多行業。SpaceTai估算需要投資約6億元人民幣(9460萬美元)用于火箭和3D打印業務的研發和工廠建設。
SpaceTai希望在2024年將一枚自制火箭送入軌道,并計劃在2023年完成亞軌道試飛。它還預計從2023年開始展開3D打印業務。
看到這家中國高速朝著全3D打印火箭的方向去嘗試,南極熊很是期待。畢竟以Relativity Space(已經完成6.5億美元E輪融資)為代表的商業航天火箭公司,已經準備開始真正的商業發射。
△一批單位正在招聘3D打印博士、碩士人才
https://www.nanjixiong.com/forum-47-1.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