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共同指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學會聯合主辦,中航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航空博物館承辦的“中航工業杯—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以下簡稱“大獎賽”)于2011年9月25日在北京小湯山中國航空博物館激情的高端航模飛行表演中落下帷幕。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宋慶齡基金會主席胡啟立,中國航空學會名譽理事長朱育理,國家科技部副部長曹建林,大賽組委會主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林左鳴,大賽組委會執行主任、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劉高倬,大賽組委會副主任、空軍裝備部部長魏剛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顧惠忠等領導出席閉幕式并為獲獎者頒獎。
莘莘學子、專業棟梁、業界巨擘以及滿懷激情的愛好者們,匯聚一堂。據主辦方介紹,共有來自國內外的107支參賽隊最終參與比賽,參賽飛行器大達100多架,來自中國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成都、哈爾濱、沈陽、長沙等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美國、韓國共近400名運動員熱情參賽,其中包括北航、南航、西工大、清華、北理工、國防科技大、哈工程大等高等院校,還有業內知名企業和科研院所,以及地方機構和民營企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還有15名民間航空愛好者參賽。這是國內外前沿科技人士與航模大玩家的競技比拼,也是目前中國唯一的航空科技創新賽事。
本次大獎賽是國內首次舉辦的無人機飛行盛會,也是一次面向社會、面向國際、以無人飛行器為主題的大型綜合性航空科普活動,是各參賽團隊和個人充分展示自身創新能力和創新產品的大平臺,融高科技性、趣味性、觀賞性和娛樂性于一體,著力突出科技創新的時代主題。
大獎賽總獎金額高達265萬元,除兩項大獎以外,大賽創意賽決出2個優秀獎、3個單項獎和10個創意獎;大賽競技賽決出了2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和5個三等獎。
創意賽中,西工大“信鴿”偵查系統和中航工業沈飛的“601s-1飛翼” 獲得優成飛的CADI-1型垂直起降變體飛行器獲得“使命之星”創意獎,南航“御影”飛行器獲得“未來之星“創意獎,航空博物館的遙控“老鷹”獲得“希望之星“創意獎。創意獎由中航工業成飛、北理工等10支參賽隊奪得。
競技賽中,南昌航空大學的“通用無人機”和西工大的“大力士”奪得一等獎。北理工和中科院聯隊等3支參賽隊獲得二等獎,中航工業沈陽所、北航等5支參賽隊獲得三等獎。
另外,山西、福建的兩支中學生隊,來自韓國的Aero-1隊和國內以個人名義參賽的選手還獲得了大賽組委會頒發的“特別鼓勵獎”。
經過激烈角逐,西北工業大學的“靈龍”奪得了獎金30萬元的創意大獎,南京天一無人飛行器有限公司的“飛狐”奪得了獎金50萬元的競技大獎。
航空事業是勇敢者的事業、是智慧者的事業,更是創新者的 事業。本次大賽是一個航空創新的大舞臺,在這里,我們看到了許多新原理、新布局、新技術和新方式。
大賽組委會主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林左鳴在閉幕式致辭中指出,航空事業是勇敢者、智慧者、創新者的事業。世界航空領域的每一次攀升都是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無人飛行器是飛行器發展的重大創新。通過這次大賽,我們看到了許多新原理、新布局、新技術和新方式,看到了激情與勇氣的迸發與思想火花的閃現,更是看到了無人機飛行器創新發展的希望。“我們將積極探索其他有效手段,推進航空科技創新,普及航空科技知識,提升國民航空意識,營造航空文化氛圍,培養航空創新人才,促進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為全世界熱愛無人飛行器的人們提供更大的舞臺。”
閉幕式上,來自加拿大的Scott、以色列的IDO等國內外高端航模表演隊,還為廣大航模愛好者呈上精彩的固定翼、滑翔機、直升機3D花式飛行表演。
與大賽同期舉行的“2011北京國際無人機及航模展”也于9月25日同時閉幕。這是國內首次舉辦的大規模無人機及航模類專業展覽。展覽由位于室外的參賽作品展和位于洞庫展廳的無人機及航模專業展兩部分組成,來自中航工業、航天科工集團、珠海銀通、耐威時代、深圳大疆、天宇創通、華力創通、雙天模型等70余家知名無人機和航模企業向觀眾展示了專業的無人機整機、飛行器系統、零部件,及高端航模產品。天翼-1、刀鋒系列、軟體飛機、以及前不久剛剛試飛成功的中國第一架無人直升機V750都精彩亮相。
本次活動不同于其他航展、航模展以及航模比賽的形式與內容,是融展覽、賽事、表演活動“三位一體”的大型航空盛會。
“中國工業杯-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以后將每兩年舉行一次,努力打造成為一個高水平、高層次的國際知名賽事。推進航空科技創新,普及航空科技知識,提高國民航空意識,營造航空文化氛圍,培養航空創新人才,促進中國航空工業發展。
胡啟立、林左鳴等領導出席閉幕式。
劉高倬為獲獎選手頒獎
空軍裝備部部長魏鋼為獲獎選手頒獎
轉載請注明出處。